成語 |
解釋 |
出處 |
酒肉朋友 | 在一起只是吃吃喝喝;可以同歡樂;而不能共患難的朋友。 | 元 關漢卿《單刀會》第二折:“關云長是我酒肉朋友,我交他兩只手送與你荊州來。” |
親戚朋友 | 親人、朋友及姻親關系等人。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怎生不做大筵席,會親戚朋友,安排小酌為何?” |
賓朋滿座 | 座:坐位。賓客朋友坐滿了席位。形容朋友很多。 | 明 郭勛《雍熙樂府》第四卷:“醉仙樓聽鶴鳴一派簫韶洞,賓朋滿座,談笑無窮。” |
高朋滿座 | 高:高貴。高貴的朋友坐滿了席位。形容賓客很多。 | 唐 王勃《滕王閣序》:“十旬休假,勝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滿座。” |
碩大無朋 | 碩:大;朋:比。原指相貌健美;為人公平不偏。后多用來形容非常大;無與倫比。 | 《詩經 唐風 椒聊》:“椒聊之實,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碩大無朋。” |
朋心合力 | 朋:同。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李固杜喬傳贊》:“李杜司職,朋心合力。” |
狂朋怪侶 | 行為狂放不循常軌的朋友。 | 宋·柳永《戚氏》詞:“帝里風光好,當年少日,暮宴朝歡。況有狂朋怪侶,遇當歌、對酒競留連。” |
狐朋狗友 | 將狐狗引為朋友。比喻品行不端的朋友。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回:“惱的是那狐朋狗友,搬弄是非,調三窩四。” |
朋比為奸 | 朋比:朋黨比周的略語;同類人互相勾結;為:做;奸:邪惡;壞事。壞人勾結在一起干壞事。 | 宋 高登《高東溪集》:“此曹當盡伏誅,今且偃自恣,尚欲朋比為奸,蒙蔽天日。” |
狐朋狗黨 | 泛指一些吃喝玩樂、不務正業的朋友。 | 元 關漢卿《單刀會》第三折:“他那里暗暗的藏,我須索緊緊的防,都是些狐朋狗黨。” |
詩朋酒友 | 作詩飲酒的朋友。 | 明·馮惟敏《粉蝶兒·李爭冬有犯》套曲:“但有個詩朋酒友共開尊,少不得倚玉偎香珠翠擁。” |
狂朋恠友 | 見“狂朋怪侶”。 | |
狂朋怪友 | 行為狂放不循常軌的朋友。同“狂朋怪侶”。 | 元 楊文奎《兒女團圓》楔子:“見你每朝逐日,伴著那火狂朋怪友,飲酒作樂。” |
呼朋引類 | 朋:朋友;引:帶領;呼:呼喚;類:同類。指叫喚;招引同類的人。多形容壞人互相勾結。 | 宋 歐陽修《憎蒼蠅賦》:“奈何同類呼朋,搖頭鼓翼。” |
朋黨比周 | 結黨營私,排斥異己。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一》:“夫從人朋黨比周,莫不以從為可。” |
淫朋密友 | 親近密切的朋友。 |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晉水》:“水側有涼堂,結飛梁于水上,左右雜樹交陰,希見曦景。至有淫朋密友,羈游宦子,莫不尋梁契集,用相娛慰。” |
豬朋狗友 | 比喻好吃懶做、不務正業的壞朋友。 | 歐陽山《苦斗》四十四:“擔心的是咱爺兒倆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一份家業,將來不夠他跟那些豬朋狗友天天去吃醋溜紋銀子! |
淫朋狎友 | 不正派的親密朋友。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姚公子]自恃富足有余,豪奢成習。好往來這些淫朋狎友,把言語奉承他,哄誘他,說是自古豪杰英雄,必然不事生產,手段慷慨,不以財物為心,居食為志,方是俠烈之士。” |
鷺朋鷗侶 | 指與鷺、鷗為友。比喻隱居生活。 | 宋 方岳《送史子貫歸覲且迎婦也》詩:“久住西湖夢亦佳,鷺朋鷗侶自煙沙。” |
狗黨狐朋 | 見“狐朋狗黨”。 | 元·喬吉《金錢記》第一折:“我是個詩壇酒社文章士,不比那狗黨狐朋惡少年。” |
霞友云朋 | 與云霞為朋友。謂避世隱居。 | 宋·葉適《朝請大夫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陳公墓志銘》:“或棲連崗,或泛長流;霞友云朋,造物與游。” |
朋比作奸 | 見“朋比為奸”。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回:“且君為臣之標率,君不向道,臣下將化之,而朋比作奸,天下事尚忍言哉?” |
三朋四友 | 泛指各種朋友。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大樹坡義虎送親》:“自有一班無賴子弟,三朋四友,和他檠鷹放鷂,駕犬馳馬,射獵打生為樂。” |
面朋口友 | 謂非真誠相交的朋友。 | 清·和邦額《夜譚隨錄·崔秀才》:“面朋口友,固不足怪。欲明通財之義,非道義之交不可。” |
呼朋喚友 | 指招引意氣相投的人。 | 《白雪遺音 馬頭調 逛窯子》:“呼朋喚友把窯子進。身入迷魂,裝煙倒茶,好不殷勤。” |
黨惡朋奸 | 黨:袒護;朋:朋比。袒護惡人,勾結壞人。形容與壞人勾結起來干壞事。 |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59回:“其有黨惡朋奸,甘為逆羽,殺無赦!” |
朋黨之爭 | 朋黨:指同類人結成的團體。指為自私目的而結合起來的集團間的爭斗。 | 西漢·劉向《戰國策·趙策》:“屏流言之跡,塞朋黨之門。” |
挾朋樹黨 | 朋:互相勾結的同類人。依仗同類,樹立黨派。 | 南朝·梁·沈約《恩幸傳論》:“外無逼主之嫌,內無專用之功,勢傾天下,未之或悟,挾朋樹黨,政以賄成。” |
高朋故戚 | 戚:親近。指至親好友等。 | 元·張可久《翻歸去來辭》套曲:“悅高朋故戚,共談玄講理,辦登山玩水,早休官棄職,遠紅塵是非。” |
詩酒朋儕 | 儕:等輩,同類的人。作詩飲酒的朋友。同“詩朋酒友”。 | 明 葉憲祖《鸞鎞記》第二出:“同消遣,詩酒朋儕盡堪盡日盤桓。” |
詩朋酒儕 | 儕:輩。在一起寫詩喝酒的朋友。 | 明·葉憲祖《鸞鎞記·論心》:“同消遣,詩朋酒儕盡堪盡月盤桓。” |
詩朋酒侶 | 見“詩朋酒友”。 | 元·無名氏《小孫屠》第二出:“且開懷,共詩朋酒侶歡宴。”明·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詩朋酒侶,向此地游嬉。” |
引類呼朋 | 引:招來;類:同類;呼:叫。指招引志趣相同的人。 | 宋 歐陽修《憎蒼蠅賦》:“奈何引類呼朋,搖頭鼓翼。” |
朋酒之會 | 朋酒:朋友聚會暢飲。朋友歡飲的聚會。 | 《晉書·陶潛傳》:“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張,弦徽不具,每朋酒之會,則撫而和之。” |
朋坐族誅 | 坐:坐罪。有朋友關系的人也被判罪,整個家族被殺掉。比喻株連治罪,殘暴統治。 | 孫中山《討袁檄文》:“頭會箕斂,欲壑靡窮,朋坐族誅,淫刑以逞。” |
簪盍良朋 | 替:聚集;盎:聚合。指朋友歡聚。 | 宋·王十朋《蓬萊閣賦》:“簪盍良朋,把酒論文。” |
分朋引類 | 分成派別,招引同類。 | 清·昭槤《嘯亭雜錄·不喜朋黨》:“鄂張二相國秉政,嗜好不齊,門下士互相推奉,漸至分朋引類,陰為角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