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譬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能近取譬 | 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別人著想。 | 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
方桃譬李 | 形容姿質之美有如桃李一般。 | 南朝·梁·簡文帝《箏賦》:“乃有燕馀麗妾,方桃譬李,本住南城,經居東里。” |
惠子善譬 | 把別人的長處看作短處,強迫別人改變。 | 《新序·善說》:“惠子之言事也善譬。王使無譬,則不能言矣。” |
罕譬而喻 | 說話用不著多比方,都能聽懂。形容話說得非常明白。 | 《禮記·學記》:“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臧,罕譬而喻。” |
妙喻取譬 | 譬:比喻。用巧妙的比喻進行闡述。 | 郭沫若《創造十年續篇》:“只見頌久在講壇上步來步去,妙喻取譬地講得頭頭是道。” |
廣譬曲諭 | 多方曉諭,委婉開導。 | 明·張敬修《文忠公行實》:“每進講經執義,廣譬曲諭,詞極剴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