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云階月地 | 以云為階,以月為地。指天上。亦指仙境。 | 唐·杜牧《七夕》詩:“云階月地一相過,未抵經年別恨多。” |
開階立極 | 舊指開創基業,建立統治。 | 《舊唐書·辛替否傳》:“撥亂反正,開階立極,得至理之體,設簡要之方。” |
連階累任 | 謂作官接連升遷、屢受任用。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黃香傳》:“先人余福,得以弱冠特蒙征用,連階累任,遂極臺閣。” |
月地云階 | 指天上。也比喻景物美好的境界。 | 唐 牛僧儒《周秦行紀》詩:“香風引到大羅天,月地云階拜洞仙。” |
階下囚 | 指在公堂臺階下受審的犯人;泛指在押的囚犯或俘虜。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9回:“布告玄德曰:‘公為坐上客,布為階下囚,何不發一言而相寬乎?’” |
日轉千階 | 階:官階。形容連續升官。 | 元 關漢卿《蝴蝶夢》第四折:“愿待制位列三公,日轉千階。” |
堂上一呼,階下百諾 | 諾:答應。堂上一聲呼喚,階下齊聲答應。多形容舊時豪門權貴威勢烜赫,侍從和奉承的人很多。 | 《呂氏春秋·過理》:“宋王大悅,飲酒室中。有呼萬歲者,堂上盡應;堂上已應,堂下盡應。門外庭中聞之,莫敢不應。” |
巧不可階 | 階:臺階,引伸為趕上。指巧妙得別人無法趕上。 | 南朝 梁 簡文帝《與湘東王書》:“謝故巧不可階,裴亦質不宜慕。” |
進身之階 | 進身:上升;階:臺階。使身體能夠上升的階梯。舊指借以提拔升遷的門路。 | 元 胡柢遹《紫山大全集 禮論》:“殊不察自即位以來,所聞之言無大利害,適足以為口舌者進身之階,虛失待大臣之體,瀆上下之分。” |
茅茨土階 | 茅草蓋的屋頂,泥土砌的臺階。形容房屋簡陋,或生活儉樸。 | 晉 袁宏《后漢紀 光武帝紀一》:“禮有損益,質文無常,茅茨土階,致其肅也。” |
土階茅屋 | 泥土的臺階,茅草的房屋。比喻住房簡陋。 | 《周書 武帝紀下》:“上棟下宇,土階茅屋。” |
花階柳市 | 指妓院聚集的街市。 | 明 劉基《誠意伯次子閣門使劉仲璟遇恩錄》:“你每小舍人年紀少,莫要花階柳市去。” |
階前萬里 | 遠在萬里之外,猶如近在眼前。比喻相隔雖遠,卻象在眼前一樣。 | 《資治通鑒·唐紀·宣宗大中十二年》:“卿到彼為政甚善,朕皆知之,勿謂其遠!此階前萬里也。” |
一階半級 | 階、級:是封建時代的等級品位。指非常低微的官職。 |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勉學》:“或因家世余緒,得一階半級,便自為足,全忘修學。” |
門階戶席 | 門里門外的地方。形容到處,隨處。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昭公二十七年》:“門階戶席,皆王親也。” |
土階茅茨 | 見“土階茅屋”。 | 《新唐書·薛收傳》:“土階茅茨,唐堯以昌。” |
超階越次 | 謂越過原有的等級順序,多指越級提升官吏。《晉書·趙五倫傳》:“其余同謀者咸超階越次,不可勝紀,至于奴卒廝役亦加以爵位。”參見“不次之遷”。 | 《晉書·趙五倫傳》:“其余同謀者咸超階越次,不可勝紀,至于奴卒廝役亦加以爵位。” |
玉樹盈階 | 盈:滿。滿臺階都是碧玉般的樹。比喻子弟既多且多。 | 清·張岱《孫忠烈公世乘序》:“五世后且玉樹盈階,方興未艾。” |
茅室土階 | 茅草蓋的屋,泥土砌的臺階。形容房屋簡陋,生活儉樸。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班固傳》:“扶風掾李育,經明行著,教授百人,客居杜陵,茅室土階。” |
一階半職 | 同“一階半級”。 | 元·馬致遠《陳摶高臥》第三折:“便博得一介半職,何足算,不堪題。” |
階柳庭花 | 階:臺階;庭:庭院。臺階前的垂柳,庭院中的鮮花。指美好的庭院景致。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回:“況那晨風夕月,階柳庭花,更覺得潤人筆墨。” |
禍作福階 | 階:憑借。禍與福有相互轉化的可能,災禍過后即可能有福的降臨。 | 晉·盧諶《贈劉琨一首》:“福為禍始,禍作福階。” |
假階救火 | 假:借;階:梯子。比喻做事不講效率,做事機械。 | 《燕書》:“趙成陽堪,其宮火,欲滅之,無階可升。” |
梯榮階祿 | 梯:梯子;階:臺階。形容耍手段撈取榮耀和祿位。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93回:“而科、歲之試,鄉、會之場,竟視為梯榮階祿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