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永垂不朽 | 朽:磨滅。指光輝的事跡或偉大的精神永遠流傳下去;永遠不會磨滅。” | 《魏書 高祖紀下》:“雖不足綱范萬度,永垂不朽,且可釋滯目前,厘整時務。” |
一勞永逸 | 逸:安逸。辛苦一次。把事情辦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費力了。 | 東漢 班固《封燕然山銘》:“茲可謂一勞而久逸。暫費而永無寧者也。” |
永無止境 | 止境:盡頭。永遠沒有到頭的時候。 | 茅盾《秦嶺之夜》:“秦嶺上還有積雪,秦嶺的層嵐屏障永無止境似的。” |
永志不忘 | 永遠記住,不遺忘。 | 冰心《〈兒童文學選〉序言》:“捻軍的失敗,也引起人民無盡的悲憤,他們對起義的英雄們是永志不忘的。” |
永不磨滅 | 永遠不會消滅。常指光輝事跡或偉大精神永遠流傳。 | 郭沫若《創造者》:“你們是永不磨滅的太陽,永遠高照著時間的大海。” |
永劫沉輪 | 亦作“永劫沉淪”。謂永遠不得超生。 | |
生死永別 | 指活人與死人永遠分離。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7回:“嗚呼公瑾,生死永別。” |
永世長存 | 永遠存在。 | 《莊嚴的毛主席紀念堂》:“雙層平臺的漢白玉欄板上,精雕著萬年青花飾,象征著紅色的江山將永世長存。” |
永永無窮 | 永永:永遠。永遠沒有窮盡。 | 《漢書 景帝紀》:“然后祖宗之功德,施于萬世,永永無窮。” |
永矢弗諼 | 決心永遠牢記著。 | 《詩經 衛風 考盤》:“獨寐寤言,永矢弗諼。” |
暫勞永逸 | 猶一勞永逸。謂以一時的辛勞,換取長久的安逸。 | 漢·張衡《西京賦》:“暫勞永逸,無為而治。” |
永垂青史 | 光輝的事跡或偉大的精神永遠流傳在歷史上。 | 唐 杜甫《贈鄭十八賁》:“古人日以遠,青史字不泯。” |
更長漏永 | 更:舊時夜間計時單位,1夜=5更,1更=2小時;漏:古時滴水計時的器皿;永:長。形容夜已很深或很長。 | 元·石子章《竹塢聽琴》第三折:“我為你呵挨了些更長漏永,受了些裘寒枕冷。” |
永垂竹帛 | 竹帛:竹簡和絹,古時用來寫字,因借指典籍。指人的姓名、事跡、功名記載于史書上,永遠傳于后世。 | |
永錫不匱 | 錫:通“賜”;匱:匱乏。永遠賜給,不使缺乏。 | 《詩經·大雅·既醉》:“孝子不匱,永錫爾類。” |
永無寧日 | 永遠沒有安寧的翌日,指社會不安。 | 鄧小平《組成一個實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領導集體》:“或者人民認為是個平平庸庸體現不出中國前途的班子,將來鬧事的情形就還會很多很多,那就真正要永無寧日。” |
永傳不朽 | 朽:磨滅。指光輝的事跡和偉大的精神永遠流傳,不會磨滅。 | 南朝·梁·簡文帝《吳興楚王神廟碑》:“為不敬太守元景仲稽諸古典,于茲往烈,永傳不朽。” |
幽明永隔 | 幽明:生與死,陰間與陽間。陰間與陽間永遠隔離。指死后再也不能相見。 | 明·楊漣《祭趙我白老師》:“師生恩義,邈若河山,遂成幽明永隔矣。” |
永世其芳 | 永世:永遠。這個芳香永遠流傳。比喻美德長存。 | 《剪燈余話·胡媚娘傳》:“長春不老,永世其芳。” |
慎身修永 | 為長治久安而真誠修身。 | 《尚書 皋陶謨》:“慎厥身修思永。” |
永劫沉淪 | 見“永劫沉輪”。 | |
永生永世 | 永遠。 | 曹禺《人的悲劇》:“我現在就給你命名——你是永生永世的敵人!” |
永存不朽 | 朽:磨滅。指光輝的事跡和偉大的精神永遠流傳,不會磨滅。 | 《魏書》:“遺風余愛,永存不朽。” |
永世無窮 | 永世:永遠。永遠沒有窮盡。 | 《尚書·微子之命》:“作賓于王家,與國咸休,永世無窮。” |
兆載永劫 | 佛教語。極言時間之悠遠漫長。 | 《無量壽經》卷上:“所修佛國,開廓廣大,超勝獨妙,建立常然,無衰無變;于不可思議兆載永劫,積植菩薩無量德行。” |
永垂千古 | 垂:流傳后世。永遠流傳于后世。 | 《一次難忘的航行》:“他的光輝形象如同高聳入云的秦嶺雄峰,氣貫長虹,永垂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