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yǔ) |
解釋 |
出處 |
光明磊落 | 磊落:錯(cuò)落分明;引申指人灑脫不拘;直率開朗。指心地光明正大;胸懷坦白。 | 宋 朱熹《朱子語(yǔ)類》第74卷:“譬如人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昏昧迷暗底便不是好人。” |
磊磊落落 | 一一分明的樣子。也形容胸懷坦蕩。 | 《古樂府·兩頭纖纖詩(shī)》:“腷腷膊膊雞初鳴,磊磊落落向曙星。” |
磊瑰不羈 | 形容胸懷坦蕩,舉止不受約束 | 宋 陳亮《祭薛士隆知府文》:“退而從磊瑰不羈之士,接杯酒之歡,笑歌起舞,往往自以為一世之雄。” |
磊浪不羈 | 同“磊落不羈”。 | 元·辛文房《唐才子傳·王季友》:“工詩(shī),性磊浪不羈,愛奇務(wù)險(xiǎn),遠(yuǎn)出常性之外。” |
磊落不凡 | 心胸坦蕩,不同凡響。 | 《太平廣記·雜錄二·王琚》:“及與語(yǔ),磊落不凡,問其姓,乃王琚也。” |
襟懷磊落 | 襟懷:胸懷。磊落:光明正大。心懷坦蕩,光明磊落。 | 宋·胡夢(mèng)昱《竹林愚隱集·象州祭弟利用行十八文》:“弟之襟懷磊落,交游敬之。” |
岳岳磊磊 | 卓立不群。 | 陳衍《元詩(shī)紀(jì)事·青城行》:“其大節(jié)岳岳磊磊,在人耳目,雖耕夫販婦,牛童馬走,共能稱道者。” |
胸懷磊落 | 心地光明正大。 | |
磊落豪橫 | 形容言辭明快而奔放自如。 | 清·趙翼《甌北詩(shī)話·韓昌黎詩(shī)》:“其實(shí)《石鼓歌》等杰作,何嘗有一語(yǔ)奧澀,而磊落豪橫,自然挫籠萬(wàn)有。” |
抑塞磊落 | 形容心地抑郁,有志未伸,為人卻胸懷坦白。 | 唐 杜甫《短歌行贈(zèng)王郎司直》:“王郎酒酣拔劍斫地歌莫哀,我能拔爾抑塞磊落之奇才。” |
磊落軼蕩 | 軼蕩:曠達(dá)。心胸坦白,行為無(wú)所拘忌。宋·呂祖謙《東萊博議》卷一:“英雄豪悍之士,磊落軼蕩,出于法度之外,為君者亦當(dāng)以度外待之。” | 宋·呂祖謙《東萊博議》卷一:“英雄豪悍之士,磊落軼蕩,出于法度之外,為君者亦當(dāng)以度外待之。” |
磊落不羈 | 形容胸懷坦蕩,舉止不受約束。 | 宋·蘇軾《及第后謝秋賦試官啟》:“不泥于古,不牽于今,非有苛碎難知之文,將觀磊落不羈之士,使天下知文章誠(chéng)可以致治。” |
磊落跌蕩 | 磊落:形容胸懷坦白;跌蕩:超然而無(wú)所拘忌。胸懷坦白,行為無(wú)所拘忌。 | 宋·呂祖謙《東萊博議》第一卷:“英雄豪悍之士,磊落跌蕩,出于法度之外,為君者亦當(dāng)度外待之。” |
磊落颯爽 | 形容人豪邁開朗。 | 梁?jiǎn)⒊对鐭▊鳌返谄吖?jié):“不然,以磊落颯爽之袁督師,而何以自危至是。” |
磊落光明 | 襟懷坦白,光明正大。 | 《明史·王恕馬文升劉大夏傳贊》:“綢繆庶務(wù),數(shù)進(jìn)讜言,跡其居心行已,磊落光明,剛言鯁亮,有古大臣節(jié)概。” |
崟崎磊落 | 形容性行卓異不凡。 | 宋·吳埛《五總志》:“李白崟崎磊落。嘗醉眠于酒市上,遽召見于沉香亭。” |
胸中磊塊 | 指心中郁積的不平之氣。 | 明·袁宏道《上巳日柬惟長(zhǎng)》:“自信胸中磊塊甚,開尊恨不瀉江湖。” |
磊落奇?zhèn)?/a> | 磊落:形容胸懷坦白;奇?zhèn)ィ浩嫣貍ゴ蟆P稳萑私髴烟拱祝返伦拷^ | 唐·韓愈《與于襄陽(yáng)書》:“世之齪者既不足以語(yǔ)之,磊落奇?zhèn)ブ擞植荒苈犙桑瑒t信乎命之窮也。” |
嵚崎磊落 | 亦作“嵚崎歷落”。比喻品格卓異出群。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元朝末年,也曾出了一個(gè)嵚崎磊落的人,這人姓王名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