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碌碌寡合 | 形容性情孤僻,與人合不來。 | 清 林則徐《札各學教官嚴查生員有無吸煙造冊互保》:“其系善良,只因碌碌寡合,以致結保無人。” |
碌碌無為 | 碌碌:平庸的樣子。平平庸庸;無所作為。 | 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21章:“我早就這樣想:與其碌碌無為地混這一生,不如壯烈去死!” |
波波碌碌 | 奔走忙碌貌。 | 元·馬致遠《薦福碑》第二折:“指望一舉狀元及第,崢嶸發達。誰想今日波波碌碌,受如此般辛勤也。” |
碌碌庸流 | 碌碌:平庸的樣子。指才能平庸無能之輩。 | 明·吾邱瑞《運甓記》:“遍觀都下從事,皆碌碌庸流,瑣瑣凡輩。” |
碌碌無聞 | 碌碌:平庸的樣子。形容人平平庸庸,沒有名望。 | 宋 秦觀《李狀元墓銘》:“君以諸生崛興,名動海內,其視碌碌無聞而歿者,亦可以無憾。” |
風塵碌碌 | 碌碌:辛苦忙碌的樣子。形容在旅途上辛苦忙碌的樣子。 | 明·金毓峒《金鶴沖詩·按部涇原韓國主招宴曖泉二首(其一)》:“風塵碌碌惜年華,選勝陪游帝子家。” |
余子碌碌 | 余子:其他的人。指其他人平庸無能,表示對別人的輕視。 | 《后漢書·猿文苑傳下·禰衡》:“唯善魯國孔融及弘農楊修。常稱曰:‘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數也。’” |
碌碌無能 | 碌碌:平庸、無能的。平平庸庸,沒有能力。 | 宋 吳箕《常說》:“上書昭王,切而不迫;君臣縱談,觀者色變,此豈碌碌無能之人?” |
忙忙碌碌 | 見“忙碌碌”。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三回:“且說賈珍那邊,開了宗祠,著人打掃,收拾供器,請神主,又打掃上房,以備懸供遺真影像。此時榮寧二府內外上下,皆是忙忙碌碌。” |
庸庸碌碌 | 庸庸:平平常常。碌碌:無能的樣子。指人平凡無奇,無所作為。 | 明·余繼登《典故紀聞》卷三:“卿等居持衡秉鑒之任,宜在公平以辨別賢否,毋但庸庸碌碌充位而已。” |
碌碌庸才 | 碌碌:平庸的樣子。指才能平庸。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54回:“汝碌碌庸才,非經濟之具,不可濫廁冠裳也。” |
碌碌無奇 | 平凡,無特殊才能。 |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一卷:“韓信將兵,多多益善;毛遂譏眾,碌碌無奇。” |
碌碌庸庸 | 碌碌:辛苦,繁忙;庸庸:平庸。指平庸而忙碌的人或平庸的生活方式。 | 明·于謙《初度》:“碌碌庸庸四十余,因逢初度轉躊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