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俯首戢耳 | 見“俯首帖耳”。 | 孫中山《大總統告陸海軍士文》:“我軍人俯首戢耳以聽其鞭策者,亦既二百六十有馀年。” |
櫜弓戢戈 | 亦作“櫜弓戢矢”。《詩·周頌·時邁》:“載戢干戈,載櫜弓矢。”謂收藏干戈弓矢。后因以“櫜弓戢戈”謂停息戰事。 | 《詩經·周頌·時邁》:“載戢干戈,載櫜弓矢。” |
倒戢干戈 | 見“倒載干戈”。 | 漢·荀悅《漢紀·高祖紀二》:“偃革為軒,倒戢干戈,示不復用兵。” |
干戈載戢 | 干戈:古代的兵器。指武器。載:虛詞。戢:聚藏。把武器收藏起來。比喻不再進行戰爭動用武力了。 | 晉·葛洪《抱樸子·釋滯》:“干戈載戢,繁弱既韜。” |
櫜弓戢矢 | 見“櫜弓戢戈”。 | 清·夏燮《中西紀事·剿撫異同》:“比年各省用兵,勝負無常,得失互見,諸臣何不以事無把握為慮,而亟欲櫜弓戢矢耶?” |
戢鱗潛翼 | 戢:收斂;潛:隱居。魚兒收斂鱗甲,鳥兒收起翅膀。比喻人退出官場,歸隱山林或蓄志待時。 | 《晉書 宣帝紀論》:“和光同塵,與時舒卷;戢鱗潛翼,思屬風云。” |
兵猶火也,不戢自焚 | 戢:停;焚:燒。戰爭就像玩火,不在適當的情況下停止就會燒死自己。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隱公四年》:“夫兵,猶火也,弗戢,將自焚也。” |
戢鱗委翼 | 比喻人退出官場,歸隱山林或蓄志待時。同“戢鱗潛翼”。 | 唐 韓愈《贈鄭兵曹》詩:“我材與世不相當,戢鱗委翼無復望。” |
戢鱗委翅 | 戢:收斂。魚兒收斂鱗甲,鳥兒收起翅膀。比喻人退出官場,歸隱山林或蓄志待時。 | 唐·韓愈《贈鄭兵曹》詩:“我材與世不相當,戢鱗委翅無復望。” |
隱鱗戢翼 | 龍隱匿鱗甲,鳳收斂翅膀。比喻賢者隱居待時。 | 南朝·梁·任昉《宣德皇后令》:“在昔晦明,隱鱗戢翼。” |
載戢干戈 | 載戢:裝運收藏;干戈:古代的兩種武器,引申為戰爭。將武器收藏起來。指不再訴諸武力。 | 《詩經·周頌·時邁》:“載戢干戈,載櫜弓矢。” |
隱鱗戢羽 | 見“隱鱗戢翼”。 | 清·錢謙益《<徐子能集>序》:“古之文人才士,當其隱鱗戢羽,名聞未彰,必有文章鉅公,以片言只字定其聲價。” |
潛鱗戢羽 | 謂隱藏形跡。 | 明·張煌言《曹云霖中丞〈從龍詩集〉序》:“潛鱗戢羽,幸舟逢鄂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