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音信杳無 | 沒有一點消息。 | 明·吾邱瑞《運甓記·剪發延賓》:“盼前程音信杳無。” |
杳無音信 | 杳:不見蹤影;沒有跡象;音信:消息;回信。形容信息斷絕;了解不到對方的情況。 | 宋 黃孝邁《詠水仙》詞:“警鴻去后,輕拋素襪,杳無音信。” |
音問杳然 | 音問:音信。書信收不到,消息也沒有。 | 明·無名氏《楊家將演義》第四卷:“是時真宗在魏府,與眾臣懸望救兵消息,音問杳然。” |
杳無黃鶴 | 杳:遠得看不到蹤影;無聲無息。好像仙人乘的黃鶴一樣;一去就無影無蹤。 | 唐·崔顥《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
杳無影響 | 沒有蹤影,沒有音信。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32回:“晁夫人起先等那官府有甚賑濟的良方,杳無影響;又等那鄉宦富室有什么捐輸,又絕無音信。” |
杳無音訊 | 沒有一點消息。見“杳無音信”。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七章:“半年前就出走了,至今杳無音訊,連家里人也不知道他在哪里。” |
雁杳魚沉 | 比喻音信斷絕。 | 元 劉廷信《折桂令 憶別》:“想人生最苦離別,雁杳魚沉,信斷音絕。” |
杳無人煙 | 謂僻遠無人居住。形容荒涼,偏僻。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六十四回:“師兄差疑了,似這杳無人煙之處,又無個怪獸妖禽,怕他怎的?” |
杳如黃鶴 | 杳:無影無聲;黃鶴:傳說中仙人所乘的鶴。原指傳說中仙人騎著黃鶴飛去,從此不再回來。現比喻無影無蹤或下落不明。 | 唐 崔灝《黃鶴樓》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
魚沉雁杳 | 比喻書信不通,音信斷絕。 | 唐·戴叔倫《相思曲》:“魚沉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間別離苦。” |
杳無蹤影 | 同“杳無蹤跡”。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32卷:“但見云暗江心,波濤滾滾,杳無蹤影。” |
杳無蹤跡 | 見“杳無蹤跡”。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十三回:“李逵叫娘吃水,杳無蹤跡,叫了幾聲不應。” |
杳無消息 | 杳:無影無蹤。沒有一點兒音信。 | 明 沈德符《野獲編》:“微聞有浮海行者,蹤跡可疑。乃南至閩廣近海諸地,無不遍歷,杳無消息。” |
杳無信息 | 同“杳無音信”。 | 明·湯顯祖《邯鄲記》第十八出:“一從盧郎征西,杳無信息,不知彼中征戰若何。” |
杳無人跡 | 見“杳無人跡”。 | 唐·常沂《靈鬼志·鄭紹》:“至明年春,紹復至此,但見紅花翠竹,流水青山,杳無人跡。紹乃號慟經日而返。” |
杳無音耗 | 猶言杳無音信。 | 宋·無名氏《異聞總錄》第一卷:“汝投于海,杳無音耗……何得在此?” |
杳不可聞 | 再也聽不到。形容聲音斷絕。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50回:“誰知秦敬宇在家,這孫蘭姬別要說見他的影響,你就再要聽他聲咳嗽也杳不可聞。” |
杳不可得 | 杳:不見蹤影,沒有跡象。沒有一點消息。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1卷:“求之市中數日,杳不可得。” |
音稀信杳 | 杳:深遠,無影無聲。音信一點也得不到。 | 元·無名氏《字字錦》曲:“想殺人也天,盼殺人也天,短命冤家,音稀信杳,莫不誤約盟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