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蔑倫悖理 | 指違背道德和倫理。 |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14回:“備聞襄公淫妹之事,默然自嘆:‘似此蔑倫悖理,禽獸不如?!?/td> |
毀廉蔑恥 | 蔑:無。不顧廉恥。 | 明·方孝孺《官政》:“而令不信于下,知不為眾之所與也,則益不自重,而為毀廉蔑恥之行?!?/td> |
方斯蔑如 | 方:比擬;斯:此;蔑:無。沒有誰能夠與此相比的。比喻人的高尚情操。 | 《南齊書·高帝紀(jì)上》:“昔保衡翼殷,博陸匡漢,方斯蔑如也?!?/td> |
尊古蔑今 | 尊祟古代的,輕視當(dāng)代的。 | 陳獨(dú)秀《文學(xué)革命論》:“比十八妖魔輩,尊古蔑今,咬文嚼字,稱霸文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