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蠻煙瘴霧 | 指南方的煙雨瘴氣。借指荒涼地區。 | 宋 歐陽修《再和公儀贈白鷴》:“蠻煙瘴霧雖生處,何必區區憶陋邦。” |
蠻煙瘴雨 | 指南方有瘴氣的煙雨。也泛指十分荒涼的地方。 | 宋 黃公度《眼兒媚 梅詞和傅參議韻》詞:“如今憔悴,蠻煙瘴雨,誰肯尋搜。” |
烏煙瘴氣 | 烏:黑。瘴氣:南方的林中的濕熱空氣。原指環境污染。多比喻環境嘈雜;秩序混亂;風氣不正或社會黑暗。 | 毛澤東《團結一切抗日力量,反對反共頑固派》:“這樣,汪精衛派和國民黨的反共頑固派兩家里應外合,把時局鬧得烏煙瘴氣了。” |
灰煙瘴氣 | 喻污濁。 | 魯迅《華蓋集續編·廈門通信》:“近處買不到一種北京或上海的新的出版物,所以有時也覺得枯寂一些,但也看不見灰煙瘴氣的《現代評論》。” |
瘴鄉惡土 | 瘴:瘴氣。指瘴氣、瘴癘流行的貧瘠和落后的地方。 | 元·無名氏《猿聽經》第三折:“有知己者薦為端州巡官,念瘴鄉惡土,實不愿行。” |
蠻風瘴雨 | 蠻:荒涼的南方;瘴:瘴氣。指南方有煙雨瘴氣的地方。泛指十分荒涼的地方。 | 明·周楫《西湖二集·吹風簫女誘東墻》:“為使君洗盡蠻風瘴雨,作《霜天曉》。” |
瘴雨蠻煙 | 指南方有瘴氣的煙雨。 | 宋 辛棄疾《滿江紅 送湯朝美自便歸》詞:“瘴雨蠻煙,十年夢,尊前休說。” |
瘴雨蠻云 | 瘴:瘴氣;蠻:南方荒無人煙的地區。形容南方邊遠地區的惡劣自然環境。 | 宋·陸游《涪州》詩:“使君不用勤留客,瘴雨蠻云我欲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