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禾生耳 | 耳:耳狀物。禾頭長出牙蘗,莊稼就報廢。災年的象征 | 南唐·李建勛《閑出書懷》:“溪田雨漲禾生耳,原野鶯啼黍熟時。” |
禾黍之悲 | 禾:粟;黍:谷子。對故國的懷念。指國破家亡的悲傷。 | 《詩經·王風·黍離·序》:“周大夫行役于宗周,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周室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 |
禾黍故宮 | 宮殿成了農田,長滿禾黍。形容亡國破敗的景象。 | 清 吳趼人《痛史》第17回:“一路上曉行夜宿,只覺得景物都非,不勝禾黍故宮之感。” |
禾黍之傷 | 禾:粟;黍:谷子。對故國的懷念。指國破家亡的悲傷。 | 宋·委心子《新編分門古今類事·丘墟之象》:“后巢寇入京,焚滅殆盡,悉為瓦礫狐兔穴矣。游者有禾黍之傷。” |
故宮禾黍 | 比喻懷念祖國的情思。 | 《詩經 王風 黍離序》:“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過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周室之顛覆。” |
禾頭生耳 | 耳:耳狀物。禾頭長出牙蘗,莊稼就報廢。災年的象征 | 唐·張鷟《朝野僉載》:“春雨甲子,赤地千里;夏雨甲子,乘舟入市;秋雨甲子,禾頭生耳。” |
風禾盡起 | 《書·金縢》:“秋,大熟。未獲,天大雷電以風,禾盡偃……王出郊,天乃雨,反風,禾則盡起。”后以“風禾盡起”為順應天心,得到天助的出典。 | 《書·金縢》:“秋,大熟。未穫,天大雷電以風,禾盡偃……王出郊,天乃雨,反風,禾則盡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