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折足覆餗 | 《易 系辭下》:“《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兇。’言不勝其任也。”餗,鼎內食物。后以“折足覆餗”比喻力不能勝任,必至敗事。 | 《周易·系辭下》:“《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兇。’言不勝其任也。” |
覆餗之釁 | 覆:翻;餗:鼎里的食物。鼎足壞了,食物倒出。指因不勝其力而壞事。 | 《晉書·蔡謨傳》:“上虧圣朝棟隆之舉,下增微臣覆餗之釁,惶懼戰灼,寄顏無所。” |
鼎折餗覆 | 見“鼎折覆餗”。 | 參見“鼎折覆餗”。 |
折鼎覆餗 | 見“折足覆餗”。 | 《南史·張弘策傳》:“拓怯而無斷,喧弱而不才,折鼎覆餗,忮踵可待。” |
鼎折覆餗 | 《易·鼎》:“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兇。”孔穎達疏:“施之于人,知小而謀大,力薄而任重,如此必受其至辱,災及其身也,故曰其形渥,兇。”后以“鼎折覆餗”比喻力薄任重,必致災禍。 | 《周易·鼎》:“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兇。” |
覆餗之患 | 覆:翻;餗:鼎里的食物。鼎足壞了,食物倒出。指因不勝其力而壞事。 | 晉·陳壽《三國志·何夔傳》注引孫盛曰:“得其人則論道之任隆,非其才則覆餗之患至。” |
覆餗之憂 | 覆:翻;餗:鼎里的食物。鼎足壞了,食物倒出。指因不勝其力而壞事。 | 《晉書·韓伯傳》:“于時疆場多虞,憲章罕備,天子居綴旆之運,人臣微覆餗之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