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萬人空巷 | 本指家家戶戶的人都奔向一個地方;以致住宅空蕩蕩的。現(xiàn)多指很多的人聚在一起;致使街巷都空了。形容轟動一時的盛況。 | 宋 蘇軾《八月十七復(fù)登望海樓》詩:“賴有明朝看潮在,萬人空巷斗新妝。” |
滿紙空言 | 滿紙都是廢話。形容文章空洞,毫無內(nèi)容。 | 張庸《章太炎先生問答》:“若二三文人,假一題目,互相研究,滿紙空言,何以謂之擾亂治安?” |
鷹擊長空 | 謂雄鷹振翅飛翔于遼闊的天空。亦比喻有雄心壯志的人在廣闊的領(lǐng)域中施展自己的才能。 | 毛澤東《沁園春·長沙》詞:“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
眼空一世 | 整個時代的人都不放在眼里。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1卷:“腹飽萬言,眼空一世。” |
空空蕩蕩 | 形容冷冷清清,空無所有的情景或指心里沒著落的感覺。 | 浩然《艷陽天》第121章:“屋子里空空蕩蕩,冷冷清清。” |
羅掘一空 | 羅:用網(wǎng)捕鳥;掘:指挖掘老鼠洞找糧食。用盡一切辦法,搜括財物殫盡。 |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30回:“是時寧城已羅掘一空,急切不得巨款,沒奈何任他所為。” |
簞瓢屢空 | 簞:盛飯竹器;瓢:舀水器。吃的喝的匱乏。形容生活非常貧困。 | 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fēng)日,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 |
空穴來風(fēng) | 穴:洞、孔;來:招致。有了空隙就會招致風(fēng)吹來。比喻流言乘機傳開來;或比喻消息或傳說不是完全沒有來由。 | 戰(zhàn)國 楚 宋玉《風(fēng)賦》:“臣聞于師:‘枳句來巢,空穴來風(fēng)。’” |
空谷傳聲 | 谷:山谷。人在山谷中發(fā)出音響;立即可以聽到回聲。比喻很快有所反響。 | 南朝 梁 蕭衍《凈業(yè)賦》:“若空谷之應(yīng)聲,似游形之有影。” |
空費詞說 | 說的話別人不聽,等于白說。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三:“仆有一計,于兄甚便。只恐兄溺 枕席之愛,未必能行,使仆空費詞說耳!” |
遁入空門 | 遁:逃遁;空門:指佛教,因佛教認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指出家。避開塵世而入佛門。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看破的,遁入空門,我聽見,并不驚異。” |
空口無憑 | 憑:憑證。只是嘴說;沒有憑證。指不足為據(jù)。 | 清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27回:“空口無憑的話,門生也不敢朝著老師來說。” |
一場空 | 努力和希望完全落空。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40回:“枉費心機空費力,雪消春水一場空。” |
挖空心思 | 形容費盡心計;想盡一切辦法。 | 清 俞萬春《蕩寇志》:“今此賊挖空心思,用到如許密計,圖我安如泰山之鄆城。” |
空話連篇 | 連篇:整篇。整篇都是空話,缺乏具體內(nèi)容。 | 毛澤東《反對黨八股》:“黨八股的第一條罪狀是:空話連篇,言之無物。” |
空腹高心 | 腹內(nèi)空虛而目空一切。形容并無真才實學(xué)。 | 魯迅《墳 論“他媽的!”》:“至于大姓,實不過承祖宗余蔭,以舊業(yè)驕人,空腹高心,當然使人不耐。” |
竹籃打水一場空 | 比喻費了力沒有效果。 | 清·惜陰堂主人《二度梅》第15回:“這個孩子今日被小姐看出他的面目來了,只怕老爺要將小姐許配與他,你我不是竹藍打水一場空嗎?” |
空手套白狼 | 徒手抓住白狼。指無本買賣。 | 王朔《玩兒的就是心跳》:“我們都是急性子,無利不起早,講究的是空手套白狼。” |
坐耗山空 | 指只消費不生產(chǎn),堆積如山的財富也要耗盡。 | 《塞上行·行紀·百靈廟戰(zhàn)后行》:“家庭方面,自他調(diào)入蒙古之后,又無他人可以生產(chǎn),坐耗山空,望他多多設(shè)法,以濟家用。” |
騰空而起 | 騰空:向天空飛升。向高空升起。 | 清 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三回:“李靖正欲挽留,只見那女子撥轉(zhuǎn)馬頭,那馬即騰空而起,倏忽不見。” |
天馬行空 | 天馬奔馳神速;像是騰起在空中飛行一樣。比喻詩文氣勢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實。天馬:漢代西域大宛產(chǎn)的好馬;行空:騰空飛馳。 | 明 劉子鐘《<薩天錫詩集>序》:“其所以神化而超出于眾表者,殆猶天馬行空而步驟不凡。” |
人財兩空 | 空:失去;沒有。人和財物都遭到了損失。 | 清 曹雪芹《紅樓夢》:“可憐張李二家沒趣,真是‘人財兩空’。” |
衣敝履空 | 衣服破爛,鞋子穿孔。形容貧窮。 | 東漢·班固《漢書·鮑宣傳》:“唐尊衣敝履空,以瓦器飲食,又以歷遺公卿,被虛偽名。” |
空口說白話 | 形容只是口頭說說而沒有事實證明或?qū)嶋H行動。 | 《舊唐書 憲宗本紀》:“凡好事口說則易,躬行則難。卿等既言之,須行之,勿空口說。” |
司空見慣 | 司空:古代官名;見慣:常見而習(xí)慣了。原指司空看慣了某事以為平淡;后比喻常見之事;不足為奇。 | 唐 孟棨《本事詩 情感》:“劉于席上賦詩曰:‘……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江南刺史腸。’” |
群空冀北 | 比喻有才能的人遇到知己而得到提拔。 | 唐·韓愈《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群遂空。” |
空谷幽蘭 | 山谷中優(yōu)美的蘭花。形容十分難得,常用來比喻人品高雅。 | 清·劉鶚《老殘游記續(xù)集遺稿》第五回:“空谷幽蘭,真想不到這種地方,會有這樣高人。” |
四大皆空 | 佛教用語;指宇宙間一切(包括人本身)都是空虛的(這是一種消極思想)。古代印度認為地、水、火、風(fēng)是構(gòu)成宇宙的四種元素;稱為“四大”。佛教則稱堅、濕、暖、動的性能為“四大”;并認為人身亦由此“四大”構(gòu)成。因此;“四大”有時也代稱人身。后一般用來表示塵念俱消;無牽無掛。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一心無掛,四大皆空。” |
徒托空言 | 白把希望寄托于空話。指只講空話,而不實行。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太史公自序》:“子曰: ‘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
空頭支票 | 空頭:有名無實的;支票:向銀行取款或撥款的票據(jù)。指有名無實的支票;不能兌現(xiàn)。現(xiàn)多比喻不能實現(xiàn)的諾言或保證。 | 鄒韜奮《三十年前的民主運動》:“他們以為放出一個‘九年預(yù)備’的空頭支票,可以緩和空氣。” |
買空賣空 | ①指商業(yè)活動中的一種投機買賣行為。投機者根據(jù)某種貨物或股票、證券的漲落行情;通過經(jīng)濟人或交易所乘機買進或賣出;而買賣雙方都沒有貨物或現(xiàn)款的進出;只是到期就進出之間的差價結(jié)算盈虧;從中獲取暴利。②比喻一無所有而進行招搖撞騙的各種投機活動。 | 魯迅《準風(fēng)月談 由聾而啞》:“因為多年買空賣空的結(jié)果,文界就荒涼了。” |
談空說有 | 泛指閑談、空談。 | 宋 蘇軾《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詩:“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 |
人去樓空 | 人走了;樓空著。表示舊地重游時對親友的懷念。 | 唐 崔顥《黃鶴樓》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
空中樓閣 | 建造在半空中的樓閣。個別時候比喻崇高的人格;曠達的胸襟。一般比喻虛構(gòu)的事物。現(xiàn)多用來比喻脫離實際的理論、計劃及空想。 | 唐 宋之問《游法華寺》詩:“空中結(jié)樓殿,意表出云霞。” |
空空如也 | 空空:同“悾悾”;虛心的樣子;如:文言虛詞;表示“……的樣子”。原形容誠懇、虛心的樣子。現(xiàn)形容一無所有。 | 先秦 孔子《論語 子罕》:“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
空洞無物 | 空虛;沒有什么內(nèi)容。形容言談、文章等極其空泛;沒有什么內(nèi)容。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排調(diào)》:“王丞相枕周伯仁膝,指其腹曰:‘卿此中何所有?’答曰:‘此中空洞無物,然容卿輩數(shù)百人。’” |
海闊天空 | 闊:遼闊。像海一樣遼闊;像天空一樣沒有邊際。指天地寬廣無邊。原比喻人心胸開闊;無拘無束。現(xiàn)常用來形容漫無邊際的議論或隨意漫談;沒有中心。 | 唐 劉氏瑤《暗別離》:“朱弦暗斷不見人,風(fēng)動花枝月中影;青鸞脈脈西飛去,海闊天空不知處。” |
白首空歸 | 白了頭發(fā),空手回來。比喻年紀已老,學(xué)無成就。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獻帝紀》:“營求糧資,不得專業(yè)。結(jié)童入學(xué),白首空歸。” |
色即是空 | 佛家語。指世家一切色法(物質(zhì))的本性(內(nèi)在真實性)都是空無所有。 | 明·伏雌教主《醋葫蘆》第12回:“本庵法名,向以‘色即是空’四字為則,如前歲收的幾個小徒。” |
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 | 羊肉沒吃上,反倒沾了一身羊膻氣。比喻干了某事沒撈到好處,反壞了名聲惹來了麻煩。 | 清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十七回:“弄得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那是要壞名氣的。” |
洗劫一空 | 洗劫、搶光。 | 霍達《穆斯林的葬禮》第五章:“他要把奇珍齋的全部存貨、存料都洗劫一空,再賺回來的錢可就不是一千八百多塊大洋了!” |
空室清野 | 在對敵斗爭時,把家里的東西和田里的農(nóng)產(chǎn)品藏起來,使敵人到來后什么也得不到,什么也利用不上。 | 《三國志·魏書·荀彧傳》:“今東方皆已收麥,必堅壁清野以待將軍。” |
赤手空拳 | 赤手:空手。指手中沒有任何武器。指沒有任何可以憑借的東西或形容兩手空空;一無所有。也作“空拳赤手”。 | 元 秦簡夫《剪發(fā)待賓》第一折:“咱如今少米無柴,赤手空拳。” |
兩手空空 | 兩只手都沒有一點東西。指沒有一點錢或財產(chǎn)。 | 清 袁枚《子不語》:“我客死于此,兩手空空。” |
妙手空空 | 指小偷,也形容手中一無所有。 | 清 和邦額《夜譚隨錄 玉公子》:“昨有妙手空空,伏兄臥室,窺伺久矣。” |
白駒空谷 | 白駒:白色駿馬,比喻賢能者。比喻賢能之人在野而不能出仕。后也比喻賢能者出仕而谷空。 | 《詩經(jīng) 小雅 白駒》:“皎皎白駒,在彼空谷。” |
鉆空子 | 指乘隙鉆營投機。 | 王朔《一點正經(jīng)沒有》:“這么兩句半話跟大人都說不清楚,讓小人鉆空子。” |
目空一切 | 空:什么也沒有。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驕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52回:“但他恃著自己學(xué)問,目空一切,每每把人不放在眼內(nèi)。” |
空谷足音 | 谷:山谷。在寂靜的山谷中聽到腳步聲。比喻非常難得的音信或事物。 | 莊周《莊子 徐無鬼》:“聞人足音跫然而喜矣。” |
一紙空文 | 一張沒有用處的空頭公文;指沒有用處不能兌現(xiàn)的文件。 | 清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近來又有了什么外銷名目,說是籌了款項,只能辦理本省之事;將來不過一紙空文咨部塞責。” |
一掃而空 | 一下子便掃除干凈;全部沒有了。 | 宋 蘇軾《題王逸少帖》詩:“出林飛鳥一掃空。” |
翻空出奇 | 形容詩文、字畫等一反前人窠臼,以獨特的想象取勝。 | 南朝 梁 劉勰《文心雕龍 神思》:“意翻空而易奇。” |
架謊鑿空 | 扯謊作假。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2回:“這楊大朗名喚楊光彥,綽號鐵指甲,專一糶風(fēng)賣雨,架謊鑿空,撾著人家本錢就使。” |
碧空如洗 | 碧空:淺藍色的天空。藍色的天空明凈得像洗過一樣。形容天氣晴朗。 | 宋 張元干《水調(diào)歌頭》詞:“萬里碧空如洗,寒浸十分明月,簾卷玉波流。” |
晴空萬里 | 晴空:晴朗的天空。形容天空晴朗,沒有一點云彩。 | 曹靖華《碧海墨林油香飄》:“這里卻像中國仲秋的天氣,秋高氣爽,晴空萬里。” |
五蘊皆空 | 五蘊:佛家語,指色、受、想、行、識。眾生由此五者積集而成身,故稱五蘊。五蘊都沒有了。指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 | 《心經(jīng)》:“觀自在菩薩,行深船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
空前絕后 | 空:空白;絕:斷絕。以前沒有過;以后也沒有。指從古到今非常突出;獨一無二的事物。 | 宋 朱象賢《聞見偶錄 男服從軍》:“古之木蘭,以女為男,代父從軍,十二年而歸,同行者莫知其為女子,詩歌美之,典籍傳之,以其事空前絕后。” |
天低吳楚,眼空無物 | 吳楚:泛指長江中下游。原指登上南京城,一眼望去,越遠越覺得天下垂,除見蒼天之外,空無所有。現(xiàn)也比喻一無所見。 | 元·薩都刺《念奴嬌·登石頭城》詞:“石頭城上,望天低吳楚,眼空無物。” |
獨守空房 | 獨:獨自;守:守候。獨自居住在房子里。 | 《古詩十九首》:“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 |
寶山空回 | 寶山:蘊藏、聚積寶物的山。進入寶山卻空著手歸來。比喻置身學(xué)府卻一無所獲。 |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jīng) 離世間品》:“如人無手,雖至寶山,終無所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