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癬疥之疾 | 形容無關緊要的小毛病。也比喻容易解決的小問題或為害尚輕的小禍害。 |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直諫》:“夫齊之于吳也,疥癬之病也。” |
泥豬疥狗 | 比喻卑賤或粗鄙的人。 | 元·馬致遠《任鳳子》第二折:“再誰想泥豬疥狗生涯苦。” |
疥癬之疾 | 疥、癬:輕度的皮膚病。比喻無關緊要,不礙大局的小毛病、小問題、小障礙。亦作“疥癩之疾”、“疥癩之患”、“疥癬之病”、“癬疥之疾”。 | 元·關漢卿《山神廟裴度還帶》第二折:“我雖在人閭閭之下,眉睫之間,又不比斗筲之器,疥癬之疾。” |
瘡疥之疾 | 瘡:瘡癤;疥:疥瘡;疾:疾病。比喻輕微的禍患。 | 明·梁辰魚《浣紗記·死忠》:“齊不過瘡疥之疾,幸而勝之,不過小喜。” |
疥癬之病 | 疥癬:一種皮膚病。比喻危害尚輕的禍患或無關緊要的問題。 | 戰國·衛·呂不韋《呂氏春秋·直諫》:“大夫之于吳也,疥癬之病也。” |
疥癩之疾 | 疥癩:疥瘡與癩痢,兩種皮膚病。比喻危害尚輕的禍患或無關緊要的問題。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63回:“疥癩之疾,何足掛意!聞某不才,來日愿決一陣,務要全勝。” |
疥癩之患 | 疥癩:疥瘡與癩痢,兩種皮膚病。比喻危害尚輕的禍患或無關緊要的問題。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82回:“今王興十萬之師,行糧千里,以爭疥癩之患,而忘大毒之在腹心,臣恐齊未必勝,而越禍已至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