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一寸丹心 | 丹心:赤心;忠心。一片赤誠的心。 | 宋 楊萬里《誠齋集 卷十二 新除廣東常平之節感恩書懷》詩:“向來百煉今繞指,一寸丹心白日明。” |
寸進尺退 | 前進一寸,后退一尺。指得到的少而失去的多,即得不償失。 | 《老子》第六十九章:“不敢進寸而退尺。” 唐·韓愈《上兵部李侍郎書》:“寸進尺退,卒無所成。” |
寸步不離 | 寸步:極短的距離。一步也不離開。①形容兩個人總是在一起;感情很融洽。②指距離很近;不離前后左右。 | 南朝 梁 任昉《述異記》:“夫妻相重,寸步不相離。” |
一寸光陰一寸金 | 一寸光陰:指日影移動一寸;形容很短的時間。形容時間的寶貴。 | 唐 王貞白《白鹿洞》:“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
鼠目寸光 | 老鼠的眼睛只能看到一寸遠的地方。形容目光短淺;沒有遠見。 | 清 蔣士銓《臨川夢》:“尋章摘句,別類分門,湊成各樣新書,刻板出賣。嚇得那一班鼠目寸光的時文朋友,拜到轅門,盲稱嚇贊。” |
進寸退尺 | 進一寸,退一尺。比喻得不償失。 | 先秦 李耳《老子》:“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 |
寸草春暉 | 寸草:小草;春暉:春天的陽光。小草的心意;難以報答春天的恩惠。比喻子女報答不盡父母養育之恩。 | 唐 孟郊《游子吟》詩:“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
一寸赤心 | 同“一寸丹心”。 | 宋·陸游《江北莊取米到作飯香甚有感》詩:“飛霜掠面寒壓指,一存赤心惟報國。” |
方寸已亂 | 方寸:指心。心緒紛亂。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回:“你們別吵!我此刻方寸已亂,等我定一定神再談。” |
寸陰是惜 | 日影移動一寸的時間也應當愛惜。表示時間極其寶貴。 | 南朝·梁·周興嗣《千文字》:“尺壁非寶,寸陰是競。” |
手無寸鐵 | 寸鐵:指短小的武器。手里沒有任何武器。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背后郭淮引兵趕來,見維手無寸鐵,乃驟馬挺槍追之。” |
方寸不亂 | 方寸:指心。心緒不亂。形容人遇到特殊緊急的情況時能夠從容鎮定。 | 唐·呂溫《凌煙閣勛臣贊·屈突蔣公通》:“……徇日,方寸不亂。” |
寸指測淵 | 以一寸之指而測深淵。比喻淺學不能探明深理。 | 《孔叢子·答問》:“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測淵,蒙大道而不悟,信誣說以疑圣,殆非所望也。” |
得寸進尺 | 得到了一寸又進一步得到一尺。比喻欲望越來越大;貪心不足。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秦策三》:“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
寸木岑樓 | 一寸長的木材同尖頂的高樓比。原意是起點不同就比不出高低,比喻輕重相比必須標準一樣。后也比喻差距極大。 |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齊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樓。” |
寸草不生 | 寸草:一點兒草;生:生長。①形容土地貧瘠;連一點兒草都不長。②亦形容災情嚴重。 | 元 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折:“若是果有冤枉,著你楚州三年不雨,寸草不生。” |
春暉寸草 | 春暉:春天的陽光;比喻父母對兒女的慈愛撫養。寸草:一寸長的小草;比喻子女對父母的養育之恩的無限感戴心情。 | 唐·孟郊《游子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
寸步難行 | 寸步:寸步之路;形容距離非常短。①形容走路十分艱難;連很短的路都不容易走。②亦形容陷入窘境;無力擺脫。也作“寸步難移”、“寸步不移”。 | 元 白仁甫《東墻記》:“聽了他凄涼慘切,好教我寸步難行。” |
柔腸寸斷 | 柔軟的心腸一寸一寸地斷開了。形容女子的憂愁苦悶。 | 清 沙張白《再來詩讖記》:“先夫之亡,妾柔腸寸斷。” |
寸利必得 | 寸利:微小的利益。微小的利益也必須得到,不能放棄。形容斤斤計較個人的得失。 | 毛澤東《抗日戰爭勝利后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蔣介石對于人民是寸權必奪,寸利必得。” |
寸陰尺璧 | 陰:日影,光陰;寸陰:指極斷的時間。日影移動一寸的時間價值比徑尺的璧玉還要珍貴。極言時間可貴。 | 《淮南子·原道訓》:“故圣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時間得而易失也。” |
三寸鳥,七寸嘴 | 比喻能說會道(多用于諷刺)。 | |
寸陰是競 | 寸陰:指短暫的時間;是:文言助詞,用在動詞與賓語之間,起把賓語提前的作用;競:爭取。一寸光陰也應當爭取,不能浪費。形容時間極其寶貴。 | 南朝·梁·周興嗣《千字文》:“尺璧非寶,寸陰是競。” |
寸鐵在手 | 寸鐵:很短的兵器。手里拿著一件短小的兵器。 | 元·無名氏《衣襖車》第一折:“自幼學成十八般武藝,寸鐵在手,有萬夫不當之勇。” |
銖量寸度 | 同“銖稱寸量”。 | 清·魏源《默觚上·學篇八》:“銖量寸度,石丈必差,操券責償,曷以見天地之大哉。” |
掉三寸舌 | 掉:擺動,搖。玩弄口舌。多指進行游說。 | 《史記 淮陰侯列傳》:“且酈生一士,伏軾掉三寸之舌,下齊七十余城。”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 短:不足,長:有余。比喻各有長處,也各有短處,彼此都有可取之處。 | 戰國 楚 屈原《楚辭 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
三寸之舌 | 比喻能說會辯的口才。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平原君虞卿列傳》:“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 |
膚寸之地 | 膚寸:古代長度單位,1膚=4寸。指面積狹小的土地。 | 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膚寸之地無得者,豈齊不欲地哉?形弗能有也。” |
寸陰若歲 | 歲:年。一剎那象過一年。形容非常殷切地期待和盼望。 | 《北史 韓禽傳》:“班師凱入,誠知非遠,相思之甚,寸陰若歲。” |
寸善片長 | 見“寸長片善”。 | 宋·陳亮《覆吳叔異》:“寸善片長,輒欲與圣賢參列,豪杰爭長,何暇爭百世事業乎!” |
寸金難買寸光陰 | 光陰:時間。形容時間的可貴,應該十分珍惜。 | 《西洋記》第11回:“可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寸金使盡金還在,過去光陰哪里尋?” |
尺寸之功 | 尺寸:形容數量少。微末的功勞。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燕策一》:“夫民勞而實費,又無尺寸之功,破宋肥仇,而世負其禍矣。” |
肝腸寸斷 | 肝臟和腸子好像被寸寸斬斷一樣。形容萬分悲痛。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燕策三》:“吾要且死,子腸亦且寸絕。” |
寸田尺宅 | 比喻微薄的資產。 | 宋 蘇軾《游羅浮山》詩:“玉堂金馬久流落,寸田尺宅今誰耕。” |
聊表寸心 | 聊:略微;寸心:微薄的心意。略微表示一下心意。 |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早間曾以小匣托漁人奉致,聊表寸心,從此不復相見矣。” |
方寸地 | 原指很小的地方,借指心。 |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第六卷:“俗語云:‘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指心而言也。” |
讓禮一寸,得禮一尺 | 比喻以禮相讓,事雖微而獲益必大。 | 語出《太平御覽》卷四二四引三國魏曹操《禮讓令》:“里諺曰:‘讓禮一寸,得禮一尺。’斯合經之要矣。” |
三寸不爛之舌 | 比喻能說會辯的口才。 | 元 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一折:“老兒放心,憑著我三寸不爛之舌,見了伍員,不怕他不來。” |
寸轄制輪 | 喻控制事物的關鍵雖小而極重要。轄,固定車輪與車軸位置,插入軸端孔穴的銷釘。 |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事類》:“故事得其要,雖小成績,譬寸轄制輪,尺樞運關也。” |
寸步不讓 | 連寸步也不讓給別人。形容絲毫不肯讓步、妥協。 | 清 梁啟超《十種德性相反相成義》:“蓋西國政治之基礎,在于民權,而民權之鞏固由于國民競爭權利寸步不肯稍讓,即以人人不拔一毫之心,以自利天下。 |
三寸金蓮 | 金蓮:指纏足婦女的小腳。指婦女的小腳。 | 明·西湖漁隱主人《歡喜冤家》第九回:“只說那三寸金蓮上那一雙大紅鞋,一看了便也要渾了。” |
寸長尺短 | 語出《楚辭·卜居》:“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喻人各有長處和短處。亦指微才薄技。 | 語出《楚辭·卜居》:“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
銖寸累積 | 見“銖積寸累”。 | 清·汪琬《鄉飲大賓周翁墓志銘》:“翁削衣縮食,銖寸累積,以謀復故第。” |
片接寸附 | 比喻生拼硬湊。 |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附會》:“且才分不同,思緒各異,或制首以通尾,或片接以寸附,然通制者蓋寡,接附者甚眾。” |
寸土必爭 | 寸土:極小的一片土地。一點土地也不讓敵方侵占;要進行爭奪。形容斗爭激烈尖銳和針鋒相對。也作“尺寸必爭”、“寸土不讓”。 | 《新唐書 李光弼傳》:“兩軍相敵,尺寸必爭。” |
寸陰可惜 | 寸陰:指短暫的時間;惜:愛惜。一寸光陰也應當愛惜。形容時間極其寶貴。 | 清·朱彝尊《朱翁六十壽序》:“人生世上,寸陰可惜,豈可晷刻偷安耶!” |
不遺寸長 | 遺:遺漏;寸長:微小的長處。不遺漏一點點長處。形容善于發現和肯定別人的優點。 | 《宋史 婁機傳》:“稱獎人才,不遺寸長。” |
寸土尺地 | 寸、尺:比喻很少。形容極少的土地。 | 曾樸《孽海花》第13回:“我得了這圖,一來可以整理整理國界,叫外人不能占踞我國的寸土尺地,也不枉皇上差我出洋一番。” |
不遺尺寸 | 遺:遺漏;尺寸:形容數量小。比喻一點也不漏掉。 | 明·天然癡叟《石點頭·貪婪漢六院賣風流》:“但職司國課,其所以不遺尺寸者,亦將以盡瘁濟其成法。” |
銖積寸累 | 一銖一寸地積累起來。銖:古代重量單位;據說等于二十四分之一兩。 | 宋 蘇軾《裙靴銘》:“寒女之絲,銖積寸累;天步所臨,云蒸雷起。” |
風檐寸晷 | 風檐:科舉時代的考場;晷:日影;寸晷:寸陰,極短的時間。指科舉時代考場寒冷,時間緊迫,十分艱苦。 | 明·謝肇淛《五雜俎·事部》:“然七義五策皆似太多,風檐寸晷,力不能辦,求其完璧,事事精好,安可得也?” |
寸土尺金 | 喻土地收益極高,極其貴重。 | 清·楊懋建《帝城花樣·紉薌傳》:“當萬葩競秀時,培植妙卉,寸土尺金,顧令此無足重輕之小草,蔓延庭階,大是恨事。” |
得寸則寸 | 得到一寸就是一寸。指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得多少就是多少。 | 《戰國策·秦策三》:“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
寸絲不掛 | ①形容赤身裸體。②佛教徒用以比喻心中毫無牽掛。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普愿禪師》:“師便問:‘大夫十二時中作么生?’陸云:‘寸絲不掛。’” |
打蛇打七寸 | 比喻說話做事必須抓住主要環節。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14回:“我也只愿得無事,落得‘河水不洗船’,但做事也要‘打蛇打七寸’才妙。” |
寸心千古 | 千古:時間久遠。寸心具有千古識力。 | 唐·杜甫《偶題》:“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
膚寸而合 | 謂(云氣)逐漸集合。 | 《公羊傳·僖公三十一年》:“觸石而出,膚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維泰山爾。” |
寸長片善 | 寸長:一點兒長處。片:零碎的。形容微小的長處和優點。 | 宋 歐陽修《乞補館職札子》:“稍有寸長片善為人所稱者,皆已擢用之矣。” |
尺樹寸泓 | 泓:水深。泛指地方雖小,卻有花草樹木、清泉流水的景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