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談笑風生 | 形容談話時有說有笑;饒有興趣;氣氛熱烈。風生:有興致;很風趣。 | 宋 辛棄疾《念奴嬌 贈夏成玉》詞:“遐想后日蛾眉,兩山橫黛,談笑風生頰。” |
說雨談云 | 雨、云:男女歡合。談論男女歡合之事。 | 元·湯式《賞花時·送友人觀光》套曲:“弄柳拈花手倦抬,說雨談云口倦開,須發已斑白,風流頓改。” |
促膝談心 | 促:挨近;促膝:膝蓋挨近膝蓋。形容面對面靠近坐著;親密地交談心里話。 |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大郎置酒相待,促膝談心,甚是款洽。” |
無稽之談 | 稽:音機;查考;談:話語;傳言。沒有根據的說法。 | 宋 鄭樵《通志 總序》:“且謂漢紹堯運,自當繼堯,非遷作《史記》,廁于秦、項,此則無稽之談也。” |
奪其談經 | 比喻在辯論中壓倒眾人。 | |
舉止言談 | 行為舉動和說話言論。指人的外在風度。 | 唐·杜牧《罪言》:“山東之人,叛且三五世矣,今之后生所見,言語舉止,無非叛也,以為事理正當如此,沈酣入骨髓,無以為非者。” |
識文談字 | 見“識文斷字”。 | 明·無名氏《薛苞認母》第二折:“孩兒也,你是個識文談字的人。” |
經驗之談 | 指言談有親身實踐作為根據;能使人信服、感動。 | 巴金《寒夜》:“‘鐘老這是經驗之談啊!’小潘大聲笑著說。” |
談若懸河 | 猶言口若懸河。 | 《司勘集》:“加以談若懸河,識同藻鑒,車騎填門,履綦沓座,狎梵侶以玄深,結勝流而觴詠。” |
東談西說 | 指議論的面很寬。 | 魯迅《書信集 致金肇野》:“近來東談西說,而其實都無深研究,發議論是不對的。” |
談空說有 | 泛指閑談、空談。 | 宋 蘇軾《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詩:“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 |
混為一談 | 混:攙雜。把不同的事物或人混在一起;說成是相同的。 | 唐 韓愈《平淮西碑》:“萬口和附,并為一談。” |
不經之談 | 經:通常的道理;法則等;談:話。指荒唐的沒有根據的言論。 | 晉 羊祜《誡子書》:“無傳無經之談,無聽毀譽之語。” |
老生常談 | 老生:老書生。原指老書生經常談論的事物或觀點。后泛指毫無新意的理論或老話。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管輅傳》:“此老生之常譚。” |
傳為笑談 | 笑談:笑話;笑料。流傳開去成為人們談笑的資料。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嘉平公子》:“公子雖愧恨,猶不知所題,折帖示仆。聞者傳為笑談。” |
雄辯高談 | 辯論充分有力,言詞豪放不羈。形容能言善辯。亦作“高談雄辯”。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6回:“卻說安老爺的話,一層逼進一層,引得鄧九公雄辯高談,真情畢露。” |
談天說地 | 天上地下;無所不談論。形容漫無邊際地談論或指隨意閑扯。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錢秀才錯占鳳凰儔》:“錢青見那先生學問平常,故意談天說地,講古論今。” |
夸夸其談 | 夸夸:說大話。言辭浮夸;大談特談。形容說話、寫文章時浮夸;不切實際而又滔滔不絕。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進了書房門,聽見楊執中夸夸而談,知道是他已來了,進去作揖,同坐下。” |
海外奇談 | 海外:指中國以外:奇談:奇怪的說法。《山海經》中有部分內容記敘海外各國的異人怪物;被認為是荒誕不經的。后指荒唐的;沒有根據的說法或外國的奇異小說。 | 明 沈德符《野荻編補遺 臺疏譏謔》:“宇淳批其牘尾曰:‘海外奇談’。” |
高談劇論 | 劇:劇烈。高妙空洞而激烈的議論。 | 宋·沈瀛《念奴嬌》詞:“爾汝忘形,高談劇論,莫遣人來促。” |
談何容易 | 哪里說得上容易呀!常指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 漢 東方朔《非有先生論》:“吳王曰:‘可以談矣,寡人將竦意而覽焉。’先生曰:‘於戲!可乎哉!可乎哉!談何容易?’” |
高談闊論 | 高:大聲地;闊:廣闊。指志趣高雅、范圍廣泛的談論。多含褒義。也指大發議論或不著邊際地談論。多含貶義。 | 唐 呂巖《徽宗齋會》:“高談闊論若無人,可惜明君不遇真。” |
遺跡談虛 | 謂舍棄根據而空談玄虛。 | 宋·程大昌《〈演繁露〉序》:“然有退之(韓愈)之學則可,無退之之學而遺跡談虛,恐援據所及,金根金銀或相貿易,并可赧矣。” |
談情說愛 | 談戀愛。 | 錢鐘書《圍城》:“看人家一對對談情說愛,好不眼紅。” |
侃侃而談 | 侃侃:理直氣壯從容不迫的樣子。指理直氣壯、不慌不忙地講話。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我既這等苦苦相問,你自然就該侃侃而談。” |
立談之間 | 站著說話的一會兒時間。形容時間極短。 | 漢·揚雄《解嘲》:“或七十說而不遇,或立談而封侯。” |
談古說今 | 從今到古無所不談,無不評論。 | 元 張可久《端正好 漁樂》:“人間開口笑樵漁,會談今論古。” |
高談弘論 | 弘:大。高深空洞不切實際的談論。 | 晉·袁宏《后漢記》第四卷:“嘗疾俗儒高談弘論,不切時務。” |
避而不談 | 有意回避;不去談論。 | 徐遲《一九五六年<特寫選>序言》:“尖銳的矛盾,避而不談,或加水沖淡了。” |
夸夸而談 | 形容說話浮夸不切實際。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進了書房門,聽見楊執中在內咶咶而談,知道是他已來了,進去作揖同,同坐下。” |
紙上談兵 | 在紙上談論用兵(兵:打仗;用兵)。比喻不解決實際問題的空談。 | 老舍《四世同堂》:“書生只喜歡紙上談兵,只說而不去實行。” |
闊論高談 | 指大發不切實際的空洞言論或廣博高妙的議論。 | 宋 許應龍《省試策問》:“闊論高談者若善謀,輕舉妄動者若敢為。” |
熬清守談 | 忍受清苦乏味的生活。 | 《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五:“陳某不肖,將家么蕩盡,賴我賢妻熬清守談。” |
說地談天 | 天上地下,無所不談。形容話題廣泛或巧于言辭。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十三回:“指揮說地談天口,來誘翻江攪海人。” |
長談闊論 | 猶高談闊論。 | 《紅樓夢》第二二回:“往常間只有寶玉長談闊論,今日賈政在這里便唯唯而已。” |
高談雄辯 | 大發議論,長于說理。形容能言善辯。 | 唐 杜甫《飲中八仙歌》:“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
泛泛而談 | 泛泛:平常,不深入。一般地浮泛地談談。 | 茅盾《怎樣評價〈青春之歌〉》:“也由于時間關系,不能把《青春之歌》重讀一遍然后執筆,故而只能泛泛而談,不能引證原文作具體的分析。” |
談笑有鴻儒 | 鴻儒:大儒,有名的學者。與學問淵博的人在一起無拘無束地談笑。指交游的人不同一般。 | 唐 劉禹錫《陋室銘》:“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
談笑自若 | 指在不平常的情況下;有說有笑;同平常一樣。自若:跟平常一樣。 |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甘寧傳》:“寧受攻累日,敵設高樓。雨射城中,士眾皆懼,惟寧談笑自若。” |
高睨大談 | 睨:視。眼睛看著上面,在發議論。形容舉動言論氣慨不凡。 | 漢 張衡《應間》:“方將師天老而友地典,與之乎高睨而大談。” |
附耳密談 | 附:貼近。貼近別人的耳朵低聲說話。形容和對方密談要事。 | 茅盾《動搖》:“胡國光遠遠地看見王榮昌站在一家小雜貨鋪前和一個人附耳密談。” |
抵掌而談 | 指談得很融洽。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秦策一》:“見說趙王于華屋之下,抵掌而談,趙王大悅。” |
談論風生 | 言談議論活躍,有風趣。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青鳳》:“生素豪,談論風生,孝兒亦倜儻。” |
泛泛之談 | 一般化地泛泛地談談(泛泛:浮淺不深入)。指講話或寫文章不深刻。 | 孫犁《澹定集·<文藝增刊>辟欄說明》:“一切泛泛之談,故弄玄虛,自我吹噓之作,雖名家不收。” |
空談無補 | 空洞不切實際的言論于事沒有幫助。 | 《新笑史》:“少許勝人,空談無補。” |
款款而談 | 款:誠懇。誠懇而從容的談話。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5回:“又兼看著九公有個師徒分際,褚大娘子有個姐妹情腸,才得這樣款款而談。” |
欺人之談 | 騙人的話。也作“欺人之論”。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你可曉得老爺是講理學的人,凡事有則有,無則無,從不作欺人之談的。” |
肺腑之談 | 肺腑:內心。發自內心的真誠的話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7回:“我東人曾說,倘得見面,命我……替他竭誠拜謝,還有許多肺腑之談。” |
空談快意 | 快意:使內心感到痛快。信口開河地高談闊論,卻不付諸行動,只是為了口頭痛快。 | 毛澤東《論持久戰》:“或者只是空談快意,并不準備真正去做。” |
談古論今 | 從古到今無所不談,無不評論。 | 元 張可久《端正好 漁樂》:“人間開口笑樵漁,會談今論古。” |
萬口一談 | 千千萬萬人說同樣的話。比喻意見一致。 | 《宋史·胡銓傳》:“今內而百官,外而軍民,萬口一談,皆欲食倫之肉。” |
說古談今 | 談說古今事。形容話題廣泛。 | 元·石子章《竹塢聽琴》第二折:“只待要說古談今,尋山問水,傍柳穿花;那里也修身正己,利民潤物,治國齊家。” |
奪席談經 | 本指講經辯難時,辯勝者奪取他人的坐席。后指見解高明,議論超過當代名流,壓倒眾人。亦作“奪戴憑席”。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戴憑傳》:“帝令群臣能說經者更相難詰,義有不通,輒奪其席以益通者,憑遂重坐五十余席。” |
家丑不可外談 | 家里不光彩的事,不便向外宣揚。同“家丑不可外揚”。 | 《西游記》第六九回:“古人云:‘家丑不可外談。’奈神僧是朕恩主——惟不笑,方可告之。” |
抵掌談兵 | 兵:軍事。拍手暢談軍事。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一回:“揮毫作賦,則頡頏相如;抵掌談兵,則伯仲諸葛。” |
說是談非 | ①評說是非。②指搬弄口舌。 | 元·無名氏《點絳唇·贈妓》:“不問生熟辦酒食,他便要異盞傳杯,說是談非,斜眼相窺。” |
促膝而談 | 促:靠近。靠近坐著談心里話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40卷:“你看他剖橙而食,促膝而談,欲去欲留,相調相謔。” |
談笑封侯 | 說笑之間就封了侯爵。舊時形容獲得功名十分容易。 | 唐 杜甫《復愁》詩:“閭閻聽小子,談笑覓封侯。” |
談今說古 | 從今到古無所不談,無不評論。形容談話內容廣泛。 | 曾樸《孽海花》第五回:“倉樵談今說古,興高采烈,雯青只好勉強應酬。” |
言談林藪 | 林藪:人或物聚集的地方。指關于談論的人。 | 《晉書·裴秀傳》:“樂廣嘗與頠清言,欲以理服之,而頠辭論豐博,廣笑而不言。時人謂頠為言談之林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