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因小失大 | 因貪圖小的利益而失去大的利益。 | 漢 劉晝《新論》:“滅國亡身為天下笑,以貪小利失其大利也。” |
人小鬼大 | 指年紀(jì)小而頭腦卻很精明,為人調(diào)皮,鬼主意多。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61回:“人小鬼大,你竟敢弄這樣的戲法。” |
服低做小 | 形容低聲下氣,巴結(jié)奉承。 | 元·李文蔚《圯橋進(jìn)履》第二折:“我又索含容折節(jié),屈脊躬身,伏低做小,跪膝在塵埃。” |
非同小可 | 小可:尋常;一般。不同于一般的小事。形容事情重要或情況嚴(yán)重;不可忽視。也指人的學(xué)問、本領(lǐng)不同尋常。 | 元 關(guān)漢卿《魔合羅》第三折:“人命事關(guān)天關(guān)地,非同小可!” |
小人得志 | 小人:舊指道德低下或行為不正派的人。指人格卑下的人取得權(quán)勢。 | 南朝·宋·何承天《為謝晦檄京邑》:“若使小人得志,君子道消。” |
謹(jǐn)小慎微 | 原指對微小的事物也采取謹(jǐn)慎小心的態(tài)度;形容非常謹(jǐn)慎。現(xiàn)指對細(xì)小的問題過分小心;流于畏縮。 | 漢 劉安《淮南子 人間訓(xùn)》:“圣人敬小慎微,動不失時。” |
力小任重 | 能力小,負(fù)擔(dān)重。猶言力不勝任。 | 《周易·系辭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
以小見大 | 從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過小事可以看出大節(jié);或通過一小部分看出整體。 | 老舍《趙子曰》:“這樣的事實不能算他的重要建設(shè),可是以小見大,這幾件小事不是沒有完全了解新思潮的意義的人們所能辦到的。” |
妻兒老小 | 指全家人。用在表示家族負(fù)擔(dān)。 | 明 梁辰魚《浣紗記 見王》:“你一向遠(yuǎn)出,可速與妻兒老小相聚。” |
牛刀小試 | 牛刀:宰牛的刀。用宰牛刀在小生物身上做試驗。比喻有大本領(lǐng)而先在小事上略微施展一下。 | 宋 蘇軾《送歐陽主簿赴官韋城》詩:“讀遍牙簽三萬軸,欲來小邑試牛刀。” |
膽大心小 | 形容辦事果斷,考慮周密。 | 《舊唐書 孫思邈傳》:“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 |
雷大雨小 | 比喻說得多,做得少,聲勢很大,實效很小。 | |
心小志大 | 辦事小心,抱負(fù)遠(yuǎn)大。 | 《淮南子·主術(shù)訓(xùn)》:“凡人之論,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圓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鮮。” |
小巫見大巫 | 巫:舊時裝神弄鬼替人祈禱為職業(yè)的人。原意是小巫見到大巫,法術(shù)無可施展。后比喻相形之下,一個遠(yuǎn)遠(yuǎn)比不上另一個。 | 先秦 莊周《莊子》:“小巫見大巫,拔茅而棄。” |
小家碧玉 | 小戶人家的女子;名字叫碧玉。后泛指小戶人家年輕美貌的女子。 | 晉 孫綽《情人碧玉歌》:“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貴德。感郎意氣重,遂得結(jié)金蘭。” |
伏低做小 | 形容低聲下氣,巴結(jié)奉承。 | 元 尚仲賢《三奪槊》第二折:“他立下功勞,怎肯伏低做小。” |
小蔥拌豆腐 | 一清二白。 | 袁靜《新兒女英雄傳》第16回:“我兩個一塊兒工作這么些年,真是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 |
小心眼兒 | 指氣量狹小,或指有小心計。 |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47回:“我知道你只是貪懶,那有這些小心眼兒。” |
器小易盈 | 原指酒量小。比喻才能小,容易自滿。 | 三國 魏 吳質(zhì)《在元城與魏太子箋》:“小器易盈,先取沉頓。” |
羊腸小道 | 原指太行山上一條小道。后形容狹窄曲折而又險峻的山路。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45回:“前面彎彎曲曲,盡是羊腸小道。” |
羊腸小徑 | 像羊腸子那樣窄小曲折的小路。形容曲折崎嶇的山路。 | 巴金《家》:“進(jìn)了這門,他們即發(fā)現(xiàn)一條羊腸小徑躺在竹林中間。” |
小忠小信 | 小表忠心,小講信用。多指借此所采取的手段。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24回:“在獻(xiàn)公前,小忠小信,貢媚取憐。” |
小道消息 | 指非經(jīng)正式途徑傳播的消息。往往傳聞失實,并不可靠。 | 巴金《探索集·小騙子》:“不用說,這些都是小道消息,不可靠。” |
智欲圓而行欲方,膽欲大而心欲小 | 考慮問題要變通靈活,行為則須端方不茍;膽量要大,心思要縝密。 | 西漢·劉安《淮南子·主術(shù)訓(xùn)》:“凡人之論,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圓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鮮。” |
小時了了 | 指人不能因為少年時聰明而斷定他日后定有作為。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言語》:“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
小里小氣 | 行事吝嗇,胸襟不寬廣。 | 歐陽山《三家巷》:“日本人總是啰啰嗦嗦,小里小氣的。” |
膽小如鼠 | 膽子小得像老鼠一般。形容人膽小怕事。 | 北齊 魏收《魏書 汝陰王天賜傳》:“言同百舌,膽若鼷鼠。” |
升斗小民 | 家里沒有多存糧食。比喻貧窮的老百姓。 | 高陽《胡雪巖全傳·紅頂商人》:“升斗小民,卻立刻就感到了威脅,米店在閉城之前,就已歇業(yè)。” |
大魚吃小魚 | 比喻以強(qiáng)凌弱,以大吞小或?qū)訉觿兿鳌?/td> | 老舍《趙旺與荷珠》:“這樣,既能顯出劇情的有機(jī)發(fā)展,也增加了大魚吃小魚的一層闡明。” |
火燭小心 | 火燭:泛指能起火的東西。原指謹(jǐn)防失火。亦泛指處事小心謹(jǐn)慎。 | 清 邗上蒙人《風(fēng)月夢》第十回:“你點火把送賈老爺回府,你就家去罷。家中門戶火燭小心。” |
小心翼翼 | 謹(jǐn)慎小心;一點不敢疏忽。翼翼:恭敬慎重的樣子。 | 《詩經(jīng) 大雅 大明》:“維此文王,小心翼翼。” |
大同小異 | 異:差異。大體相同;稍有差異。 | 莊周《莊子 天下》:“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 |
小不忍則亂大謀 | 小事不忍耐就會壞了大事。 | 先秦 孔子《論語 衛(wèi)靈公》:“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
膽小如豆 | 極言膽子小。 | 《黑籍冤魂》第六回:“可笑我們中國的官員,膽小如豆,莫說見著短衣窄袖蜂目高鼻的洋人驚得發(fā)慌,就是見了一個沒辮子的光棍,手里提著一根趕狗棒,也要害怕起來。” |
小心謹(jǐn)慎 | 說話辦事細(xì)心慎重;不敢馬虎大意。 | 東漢 班固《漢書 霍光傳》:“出入禁闥二十余年,小心謹(jǐn)慎,未嘗有過,甚見親信。” |
大街小巷 | 城鎮(zhèn)中寬敞的街道和狹小的胡同。泛指都市的各處地方。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66回:“正月十五日,上元佳節(jié),好生清明,黃昏月上,六街三市,各處坊隅巷陌,點花放燈,大街小巷,都有社火。” |
小巧玲瓏 | 形容東西小而精致。小巧:細(xì)小而靈巧;玲瓏:精巧細(xì)致。 | 宋 辛棄疾《臨江山 戲為山園蒼壁解嘲》:“莫笑吾家蒼壁小,稜層勢欲摩空。相知唯有主人翁。有心雄泰華,無意巧玲瓏。” |
膽小怕事 | 膽子非常小,怕事情落在自己頭上,怕惹麻煩。 | 曾樸《孽海花》第29回:“誰知四下里物色遍了,遇著的,倒大多數(shù)是醉生夢死、花天酒地的浪子,不然便是膽小怕事、買進(jìn)賣出的商人。” |
麻雀雖小,肝膽俱全 | 比喻事物體積或規(guī)模雖小,具備的內(nèi)容卻很齊全。 | 毛澤東《農(nóng)業(yè)合作化的一場辯論和當(dāng)前的階級斗爭》:“不要把所有的麻雀統(tǒng)統(tǒng)捉來解剖,然后才證明‘麻雀雖小,肝膽俱全’。” |
小題大作 | 拿小題目做大文章。比喻把小事情當(dāng)做大事情來處理。 | 明 楊聰《玉堂薈記》:“成既被提入京,欲伸前志,每為范木漸所阻,迨莧以艱去,而成遂奏揭紛出,小題大作矣。” |
知小謀大 | 指能力太差,不能勝任重大的任務(wù)。 | 《易·系辭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也。” |
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 | 君子:有才德的人;丈夫:有志氣、有作為的男子。對仇敵要痛恨,打擊要堅決徹底。指壞人心狠手辣。 | 元·無名氏《謝金吾》第三折:“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叵奈楊景無禮。” |
跳梁小丑 | 跳梁:即“跳踉”;跳來跳去;形容搗亂的樣子;小丑:卑鄙的小人。比喻猖狂搗亂而成不了大氣候的壞人。 | 先秦 莊周《莊子 逍遙游》:“子獨(dú)不見貍牲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梁,不避高下。” |
小氣鬼 | 一點一滴地積蓄錢的人或指吝嗇鬼 | 柳青《創(chuàng)業(yè)史》第一部第七章:“咱組長不是小氣鬼,人家是共產(chǎn)黨員……” |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 勿:不要;為:做。不要以為是微小的壞事就可以做,不要以為是不大的好事就不去做。 | 《諸葛亮集》:“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于人。” |
小德出入 | 小德:小節(jié);出入:偏離標(biāo)準(zhǔn)。指不必嚴(yán)格要求的一些小節(jié)。 | 《論語 子張》:“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也。” |
膽小鬼 | 膽量小的人。 | 毛澤東《湖南農(nóng)民運(yùn)動考察報告》:“若被這種梭鏢隊嚇翻了,那真是膽小鬼!” |
大驚小怪 | 指對不足為奇的事情過分驚訝、奇怪。 | 宋 朱熹《答林擇之書》:“要須把此事來做一平常事看,樸實頭做將去,久之自然見效,不必如此大驚小怪,起模畫樣也。” |
大大小小 | 指大小人物或事物等。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4回:“小人只認(rèn)的大郎一個養(yǎng)家經(jīng)紀(jì)人,且是在街上做些買賣,大大小小,不曾惡了一個人。” |
小枉大直 | 在小的方面不妨有些枉曲,在大的方面必須保持正直。 | 戰(zhàn)國·楚·尸佼《尸子》下卷:“孔子曰:‘絀寸而信尺,小枉而大直,吾弗為也。” |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 大處:事物的主要部分;著眼:觀察。既要從長遠(yuǎn)觀點去考慮問題,也要從具體事情去做。 | 李欣《潛移默化》:“移風(fēng)易俗,是一個歷史時期的任務(wù),必須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
矮小精悍 | 悍:勇敢。形容人身材短小而精明強(qiáng)干。 | 曾樸《孽海花》第33回:“一個最勇敢的叫徐驤,生得矮小精悍,膂力過人。” |
小小不言 | 指細(xì)微的,不值得一提的。 | 清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44回:“彼此顧交情,留個臉,小小不言的事情,我也不追究了。” |
囁嚅小兒 | 比喻見識淺陋。 | 梁啟超《歐洲地理大勢論》:“其經(jīng)營泰東也,則橫貫萬里不毛之西伯利亞,建一空前絕后之大鐵路。自囁嚅小兒之國民視之,幾以為五石之瓢匏,落而無所容。” |
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 | 失節(jié):原為封建禮教指女子失去貞操,后泛指失去節(jié)操。貧困餓死是小事,失節(jié)事情就大了。 | 《二程全書·遺書二十二》:“又問:‘或有孤孀貧窮無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餓死,故有是說。然餓死事極小,失節(jié)事極大!’” |
小偷小摸 | 偷摸不很值錢的東西。 | 王朔《誰比誰傻多少》:“什么丟了大家可以幫你找,咱們這兒可沒有小偷小摸的人。” |
大呼小叫 | 高一聲低一聲地亂喊亂叫。形容呼喊吵嚷。 | 元 無名氏《謝金吾》:“是什么人在門口大呼小叫,我去看咱。” |
小本經(jīng)營 | 指本錢不多的小商小販或小手工業(yè)者經(jīng)營的買賣。也指辦事的規(guī)模有限。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1卷:“我們小本經(jīng)營,如何要打短我的?” |
斗筲小人 | 斗:容器,1斗=10升;筲:竹器,1筲=12升。形容人的氣量狹小,見識短淺。 | 《剪燈余話·秋夕訪琵琶亭記》:“委任臣僚,非才者眾,如陳平章、姚平章,皆斗筲小人,而使之秉鈞軸,握兵符。” |
養(yǎng)小防老,積谷防饑 | 積:聚,儲蓄。生養(yǎng)兒子是為了方便老年生活,儲存谷物是為了防備荒年挨餓。 | 元·關(guān)漢卿《裴度還帶》第三折:“‘哀哀父母,生我劬勞。’養(yǎng)小防老,積谷防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