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青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青出于藍 | 青:靛春;藍:蓼藍;一種含有靛青素的草。靛青從蓼藍草中煉出來;但顏色比蓼藍更深。比喻學生勝過老師。 | 先秦 荀況《荀子 勸學》:“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
爐火純青 | 純:純粹;青:藍色的;純青:爐火的溫度達到最高點。相傳道家煉丹;到爐子里的火焰從紅色轉成純青色的時候;就算成功了。比喻功夫造詣已達到了精湛、純熟、完美的地步。 | 清 曾樸《孽海花》第25回:“到了現在,可已到了爐火純青的氣候,正是弟兄們各顯身手的時期。” |
青天霹靂 | 霹靂:響雷。晴天打響雷。比喻突然發生意外的,令人震驚的事件。 | 宋 釋惟白《續傳燈錄 南康軍云居宗振首座》:“我有一機直下示伊,青天霹靂,電卷星馳。” |
青山綠水 | 泛稱美好山河。 | 宋 張端義《貴耳集》下卷:“在夷陵,青山綠水,日在目前,無復俗累。” |
不分青紅皂白 | 比喻不分是非,不問情由。 | 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三六:“文采覺得這末不分青紅皂白就不大好。” |
鼻青臉腫 | 鼻子發青,臉都腫起來,形容被打得很慘。 | 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第44回:“這惡賊原想著是個暗算,趁著軍官作下揖去,不能防備,這一腳定然鼻青臉腫。” |
青云直上 | 青云:指青天。直線上升;向高空飛騰直上。比喻人的地位直線上升。 | 南朝 齊 孔稚珪《北山移文》:“度白雪以方絜,干青云而直上。” |
不問青紅皂白 | 比喻不分是非,不問情由。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回:“何況這回巡捕做了原告,自然不問青紅皂白,要懲辦被告了。” |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 比喻只要還有生命,就有將來和希望。 | |
青面獠牙 | 青面:靛青色的臉;獠牙:露在嘴外面的長牙。鐵青的面孔上長著很長的牙齒。形容妖魔鬼怪猙獰可怖的面孔。 | 明 湯顯祖《牡丹亭 圓駕》:“似這般猙獰漢,叫喳喳。在閻浮殿見了些青面獠牙,也不似今番怕。” |
鼻塌脣青 | 形容臉部傷勢嚴重。 | 李涵秋《廣陵潮》第六五回:“想罷再看看嚴大成,已打得鼻塌脣青,簡直不成模樣。” |
青燈黃卷 | 光線青熒的油燈和紙張泛黃的書卷。借指清苦的攻讀生活。 | 元·葉颙《書舍寒燈》詩:“青燈黃卷伴更長,花落銀釭午夜香。” 元·關漢卿《拜月亭》第四折:“你既愛青燈黃卷,卻不要隨機而變。” |
平步青云 | 平:平穩;穩當;步:行步;走上;登上;青云:青天。比喻官位很高。比喻一下子輕易地登上了很高的官位。舊時用以形容科舉及第;或陡然富貴。 | 宋 袁文《甕牖閑評》第三卷:“廉宣仲才高,幼年及第,宰相張邦昌納為婿。當徽宗時自謂平步青云。” |
七青八黃 | 指錢財。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量著窮秀才人情只是紙半張,又沒甚七青八黃。” |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 比喻只要基礎或根本還存在,暫時遭受損失或挫折無傷大體。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82回:“姑娘身上不大好,還得自己開解著些。身子是根本,俗語說的:‘留得青山在,依舊有柴燒。’” |
半青半黃 | 農作物還沒有長好,青黃相接。比喻時機還沒有成熟。 | 宋 朱熹《朱子全書》第一卷:“只為明得不盡,若明得盡,私意自然留不得。若半青半黃,未能透徹,便是尚有渣滓,非所謂真知也。” |
青黃不接 | 青:田里的青苗;黃:成熟的莊稼。舊糧已吃完;新糧未成熟;口糧中斷。也可借指其他物力或人才的中斷。 | 《元典章 戶部 倉庫》:“即日正是青黃不接之際,各處物斛涌貴。” |
綠水青山 | 泛稱美好山河。 | 元 馬致遠《撥不斷》曲:“九重天,二十年,龍樓鳳閣都曾見,綠水青山任自然。” |
留取丹心照汗青 | 丹心:赤紅的心,比喻忠心;汗青:指歷史書冊。留取這顆赤膽忠心,永遠在史冊中放光。 | 宋·文天祥《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青黃溝木 | 《莊子·天地》:“百年之木,破為犧尊,青黃而文之,其斷在溝中。比犠尊于溝中之斷,則美惡有間矣,其于失性一也。”后因以“青黃溝木”為無心仕進的典故。 | 《莊子·天地》:“百年之木,破為犧尊,青黃而文之,其斷在溝中。比犠尊于溝中之斷,則美惡有間矣,其于失性一也。” |
青蠅點素 | 青蠅:蒼蠅,比喻進讒言的人;素:白色的生絹。蒼蠅玷污素練。指小人用讒言誣害好人。 | 漢 王充《論衡 累害》:“清受塵,白取垢;青蠅所污,常在練素。” |
功標青史 | 標:寫明;青史:古代在竹簡上記事,因稱史書為青史。功勞記在史書上。指建立了巨大功績。 | 唐·杜甫《贈鄭十八賁》詩:“古人日以遠,青史自不泯。” |
鼻青眼紫 | 鼻子發青,眼圈發紫。形容臉部傷勢嚴重。 | 張石山《甜苣兒》:“果然,沒隔幾天,場里打麥子的時候,四黑牛找個碴兒,劈頭蓋腦地把甜苣兒打個鼻青眼紫。” |
平地青云 | 平:平穩;青云:高空。比喻境遇突然變好,順利無阻地一下子達到很高的地位。 | 金 元好問《送端甫西行》:“渭城朝雨三年別,平地青云萬里程。” |
黃卷青燈 | 黃卷:古代書籍用黃低繕寫,因指書籍;青燈:油燈發青色的燈光,指油燈。燈光映照著書籍。形容深夜苦讀,或修行學佛的孤寂生活。 | 宋·陸游《劍南詩篇·客愁》:“蒼顏白發人衰境,黃卷青燈空心。” |
青藜學士 | 指博學之士。 | 《三輔黃圖·閣》:“劉向于成帝之末,校書天祿閣,專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黃衣,直青藜杖,叩閣而進。見向暗中獨坐誦書,老父乃吹杖端,煙然,因以見向,授《五行洪范》之文。至曙而來,請問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聞卯金之子有博學者,下而觀焉。” |
青鞋布襪 | 原指平民的服裝。舊時比喻隱士的生活。 | 唐 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吾獨胡為在泥滓,青鞋布襪從此始。” |
雨過天青 | 雨后轉晴。也比喻政治上由黑暗到光明。 | 明 謝肇淛《文海披沙記》:“陶器,紫窯最古,世傳柴世宗時燒造,所司請其色,御批云:‘雨過天晴云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 |
青衫司馬 | 唐白居易貶官江州司馬時,所作《琵琶引》有“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之句,后因用“青衫司馬”喻指失意之官吏。 | 唐·白居易貶官江州司馬時,所作《琵琶引》有“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之句。 |
青黃不交 | 青:未成熟的莊稼;黃:已成熟的莊稼。舊糧已經吃完,新糧尚未接上。比喻新舊失去銜接。 | 宋·蘇軾《奏浙西災傷第一狀》:“來年青黃不交之際,常平有錢無米。” |
碧海青天 | 原是形容嫦娥在廣寒宮夜夜看著空闊的碧海青天,心情孤寂凄涼。后比喻女子對愛情的堅貞。 | 唐 李商隱《嫦娥》:“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
白璧青蠅 | 白璧:潔白的玉,比喻清白的人。青蠅:比喻佞人。比喻善惡忠佞。 | 唐 陳子昴《宴胡楚真禁所》詩:“青蠅一相點,白璧遂成冤。” |
拖青紆紫 | 漢制,諸侯佩帶的印綬為紫色,公卿為青色。因以“拖青紆紫”比喻官位顯貴。 | 梁啟超《中國專制政治進化史論》第三章:“今日華門一酸儒,來歲可以金馬玉堂矣;今日市門一岨儈,明日可以拖青紆紫矣。” |
青絲白馬 | 南朝梁普通年間,“有童謠曰:‘青絲白馬壽陽來。’”其后侯景作亂,乘白馬以青絲為韁,兵皆青衣,從壽春進軍建康。見《梁書·侯景傳》、《隋書·五行志上》。后因以“青絲白馬”指作亂的人。 | 南朝·梁·普通年間,“有童謠曰:‘青絲白馬壽陽來。’”其后侯景作亂,乘白馬以青絲為韁,兵皆青衣,從壽春進軍建康。見《梁書·侯景傳》、《隋書·五行志上》。 |
鼻青眼烏 | 鼻子發青,眼圈發黑。形容臉部傷勢嚴重。 | 古華《水酒灣紀事》:“若不趁早回頭……肯定有跌大跤子、鼻青眼烏的時侯。” |
青山一發 | 青山遠望,其輪廓僅如發絲一樣。形容極其遙遠。也借指中原。 | 宋 蘇軾《澄邁驛通潮閣》詩之二:“杳杳天低鶻沒處,青山一發是中原。” |
湛湛青天 | 湛湛:厚重的樣子。比喻正義和公正。 | 元·關漢卿《竇娥冤》:“若沒些兒圣靈與世人傳,也不見得湛湛青天。” |
白發青衫 | 青衫:無功名者的服飾。謂年老而功名未就。 | 宋 趙令畤《侯鯖錄》第七卷:“瓊林宴罷作詩曰:‘白發青衫晚得官,瓊林頓覺酒腸寬。’” |
披云霧睹青天 | 披:劈開。比喻沖破黑暗,見到光明。也比喻冤屈得到申雪。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命子弟造之,曰:‘此人,人之水鏡也。見之披云霧睹青天。’” |
青過于藍 | 青從藍草中提煉出來,但顏色比藍草更深。比喻學生勝過老師,或后人勝過前人。同“青出于藍”。 | 宋 朱熹《答呂季克書》:“其所著書乃如此,若《原說》者,則可謂青過于藍矣。”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 山谷下》:“東坡蓋學徐浩書,山谷蓋學沈傳師書,皆青過于藍者。” |
青云得意 | 比喻人仕途得意,步步高升。 | 宋·辛棄疾《沁園春·老子平生》:“況白頭能幾,定應獨往;青云得意,見說長存。” |
青天白日 | 指大白天。也比喻明顯的事情或高潔的品德。 | 唐 王建《寄分司張郎中》:“青天白日當頭上,會有求閑不得時。” |
青藍冰水 | “青出于藍,冰寒于水”的略語。 | 清·陳康祺《燕下鄉脞錄》卷四:“桐城派古文,望谿開之,海峰繼之,至惜抱而其傳始大,此天下之公言也。惜抱出于劉門,世幾有青藍冰水之喻。” |
青錢學士 | 《新唐書·張薦傳》:“員外郎員半千數為公卿稱‘鷟(張鷟)文辭猶青銅錢,萬選萬中’,時號鷟‘青錢學士’。”后因以“青錢學士”譽稱才學之士。 | 《新唐書·張薦傳》:“員外郎員半千數為公卿稱‘鷟(張鷟)文辭猶青銅錢,萬選萬中’,時號鷟‘青錢學士’。” |
紆青拖紫 | 比喻顯貴。 | 漢 揚雄《解嘲》:“紆青拖紫,朱丹其轂。” |
青蠅之吊 | 死后只有青蠅來吊。比喻生前沒有知己朋友的人。 | 《三國志 吳書 虞翻傳》裴松之注引《虞翻別傳》:“自恨疏節,骨體不媚,犯上獲罪,當長沒海隅。生無可與語,死以青蠅為吊客。” |
白飯青芻 | 白飯供客,青草喂馬。比喻主人招待周到。 | |
青黃未接 | 見“青黃不接”。 | 宋·葉適《上寧宗皇帝札子》之二:“城市之民,青黃未接,食于常平者十家而九。” |
平步青霄 | 見“平步青云”。 | 元·金仁杰《追韓信》第一折:“有一日平步青霄,不信鴻鵠同燕雀。” |
金紫銀青 | 金紫:金印章,紫綬帶。銀青:銀印章,青綬帶。指高官配帶的印綬。借指達官顯貴。 | |
鼻腫眼青 | 鼻子腫起,眼圈發青。形容臉部傷勢嚴重。 | 清 蒲松齡《寒森曲》第五回:“一伙人疾忙扶起,只見他鼻腫眼青。” |
青堂瓦舍 | 堂:高大的屋子。青灰磚砌的堂屋,灰瓦蓋頂的住房。指大瓦房。 | 明 李開先《寶劍記》第十四出:“你在這青堂瓦舍里坐著,到也自在,你這等涎皮賴臉的,俺管監的吃風!” |
留得青山在,依舊有柴燒 | 比喻能保留最根本的條件,其他問題就可得到解決。同“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二回:“身子是根本,俗語說的:‘留得青山在,依舊有柴燒。’” |
青女素娥 | 青女:神話中的霜雪之神;素娥:嫦娥。指美女。 | 唐·李商隱《霜月》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
汗青頭白 | 謂書成人老。語出唐劉知幾《史通·忤時》:“每欲記一事載一言,皆閣筆相視,含毫不斷。故頭白可期,而汗青無日。” | 語出唐·劉知幾《史通·忤時》:“每欲記一事載一言,皆閣筆相視,含毫不斷。故頭白可期,而汗青無日。” |
青史傳名 | 青史:史書。歷史上留下好名聲。 | 元·無名氏《昊天塔》第一折:“俺不能勾青史標名,留芳萬古。” |
掇青拾紫 | 謂獲取高官顯位。青、紫,古時公卿的服色。 | 《歧路燈》第五二回:“況你頗有聰明,實指望掇青拾紫。我問你,至今功名何如?” |
恩人相見,分外眼青 | 分外:格外;眼青:親熱。形容恩人見面,格外親熱。 | 明 天然癡叟《石點頭 侯官縣烈女殲仇》:“嘗言恩人相見,分外眼青。姚氏一見知心人,回瞋作喜。” |
萬選青錢 | 比喻文章出眾。 | 《新唐書·張薦傳》:“員外郎員半千數為公卿稱鷟文辭猶青銅錢,‘萬選萬中’。時號鷟‘青錢學士’。” |
激昂青云 | 奮發意氣于青云之上,指痛痛快快地做一番事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