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只爭朝夕 | 比喻抓緊時間,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目的。 | 毛澤東《滿江紅 和郭沫若同志》:“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
朝思暮想 | 從早到晚思念不已。形容思念之深切。多用于男女戀情。 | 宋 柳永《傾杯樂》詞:“朝思暮想,自家空恁添情瘦。” |
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 | 一旦掌了權,就發號施令,指手畫腳。 | 明·顧大典《青衫記·承璀受閫》:“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 ,大小三軍,聽吾命令。” |
一夕一朝 | 同“一朝一夕”。 | 《朱子語類》卷十三:“所以圣人垂戎謂:臣弒父,非一夕一朝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 |
暮史朝經 | 經:指儒家經典。晚上讀史書,早晨讀經書。形容勤奮好學。 | 元·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三折:“小圣在生之日,螢窗雪案,暮史朝經。” |
朝令夕改 | 早上發的命令;晚上就改變。形容政令多改;使人民無所適從。 | 唐 元稹《授馬總檢校刑部尚書天平軍節度使制》:“有迎新送故之困,朝令夕改之煩,自非有為而為。” |
朝升暮合 | 零碎賣米。形容生活困難。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28卷:“若有得一兩二兩贏余,便也留著些做個根本,而今只好繃繃拽拽,朝升暮合過去,那得贏余。” |
朝西暮東 | 朝:早晨。早晨在西,晚上在東。指行蹤不定。比喻變來變去,不專一 | 明·無名氏《四賢記·社會》:“朝西暮東,齊、梁、燕、宋,生涯不同。” |
有朝一日 | 朝:日;天。指將來有一天。 | 元 關漢卿《救風塵》第一折:“我也勸你不得;有朝一日準備著搭救你塊望夫石。” |
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繩 | 一次被蛇咬了,看見井邊斷了的繩子也害怕。比喻在某事上吃了苦頭,以后碰到類似的情況也會害怕。 | 老舍《小坡的生日》:“南星摸著頭上的大包,頗有點‘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繩’的神氣。” |
百鳥朝鳳 | 朝:朝見;鳳:鳳凰,古代傳說中的鳥王。舊時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高望重者眾望所歸。 | 宋·李昉等《太平御覽》九百一十五卷引《唐書》:“海州言鳳見于城上,群鳥數百隨之,東北飛向蒼梧山。” |
一朝一夕 | 一個早晨;一個傍晚。指很短的時間之內。 | 《周易 坤》:“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 |
朝三暮四 | 原比喻使用詐術;進行欺騙。后比喻經常變卦;反復無常。 | 莊周《莊子 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 |
朝朝暮暮 | 從早到晚,天天如此,。 | 戰國·楚·宋玉《高唐賦》:“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 |
朝乾夕惕 | 乾:乾乾,即自強不息;惕:小心謹慎。形容一天到晚勤奮謹慎,沒有一點疏忽懈怠。 | 《周易 乾》:“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
朝經暮史 | 經:指舊時奉為經典的書籍;史:指歷史書籍。一天到晚誦讀經史。形容勤奮讀書。 | 元·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三折:“敢則是朝經暮史他可便廣覽群書,多知故事。” |
至心朝禮 | 至心:誠心。指誠心誠意地朝拜禮敬。 | 孫錦標《通俗常言疏證·釋道》:“《晉書·王嘉傳》:‘人候之者,至心則見之,不至心則隱形不見。’按,道經云‘至心朝禮’,本此。” |
今朝有酒今朝醉 | 比喻過一天算一天。也形容人只顧眼前,沒有長遠打算。 | 唐 權審《絕句》詩:“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
朝干夕惕 | 形容一天到晚勤奮謹慎,不敢疏忽懈怠。 | 《周易 干》:“君子終日干干,夕惕若厲,無咎。 |
朝斯夕斯 | 早上這樣,晚上也這樣。形容求學勤奮而有恒心。 | 《三字經》:“朝于斯,夕于斯。” |
朝秦暮楚 | 早上侍奉秦國;晚上倒向楚國。比喻主意不定;反復無常。 | 明 畢魏《竹葉舟》:“因見貴戚王愷,富堪敵國,比太仆更覺奢華,為此我心未免朝秦暮楚。” |
改朝換代 | 指舊的王朝被推翻;建立新的政權。引申指時代變化很大;與舊時代的情況大不相同。有時也指外敵入侵。 | 毛澤東《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總是在革命中和革命后被地主和貴族利用了去,當作他們改朝換代的工具。” |
朝不保夕 | 早晨不能保證晚上的情況。形容生活困難;也形容形勢危急;難以預料。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元年》:“吾儕偷食,朝不保夕,何其長也。” |
朝四暮三 | 原指使用騙術欺騙人。后比喻經常變卦,反復無常。 | 梁啟超《余之幣制金融政策》:“其后有以調停之說進者,吾見其朝四暮三,無關宏旨。” |
萬國來朝 | 萬:概數,多;朝:朝貢,朝拜。很多國家來朝拜。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82回:“太平年萬國來朝,雍熙世八仙慶壽。” |
熱火朝天 | 火熱的烈火朝天熊熊;燃燒。形容群眾性的活動情緒熱烈;氣氛高漲;就象熾熱的火焰照天燃燒一樣。 | 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 前進吧祖國》:“從祖國到朝鮮,我看見一面是熱火朝天的建設,一面是在炮火連天中奮不顧身的戰斗。” |
朝氣蓬勃 | 形容生氣勃勃;充滿活力(朝:早上;蓬勃:旺盛的樣子)。 | 李曉明《平原槍聲》:“朝氣蓬勃的肖家鎮一下子變得空虛了,沉靜了。” |
朝成暮毀 | 形容翻新之速。 | 《宋書 少帝記》:“穿池筑觀,朝成暮毀,征發工匠,疲極兆民。” |
一朝天子一朝臣 | 指一個人上臺,下面的工作人員就另外換一批。 | 明 湯顯祖《牡丹亭 虜諜》:“萬里江山萬里塵,一朝天子一朝臣。” |
朝齏暮鹽 | 齏:腌菜。早餐用腌菜下飯,晚飯蘸鹽進餐。形容飲食簡單,生活清苦。 | 唐 韓愈《送窮文》:“太學四年,朝齏暮鹽,惟我保汝,人皆汝嫌。” |
朝梁暮周 | 比喻人反復無常,沒有節操。 | 明 李東陽《王凝妻》詩:“君不見中原將相夸男兒,朝梁暮周皆逆旅。” |
命在朝夕 | 命:生命。生命就在早晚之間。形容生命垂危。 | 東漢·班固《漢書·龔勝傳》:“素愚,加以年老被病,命在朝夕,隨使君上道,必死道路。” |
溘先朝露 | 指生命比朝露消失得還快。形容死得過早。 | 唐 李德裕《張辟疆論》:“若平勃二人溘先朝露,則劉氏之業必歸呂宗。” |
朝朝暮夕 | 每天的早晨和黃昏,指短暫的時間。 | |
朝夕不保 | 朝:早上;夕:黃昏。早晨不能保證晚上的情況。形容形勢危急,難以預料。 | 蔡東藩《五代史演義》第36回:“妾伏念先皇帝頃在并汾,適逢屯難,危同累卵,急若倒懸,智勇俱窮,朝夕不保。” |
四腳朝天 | 四腳:指四肢。形容仰面跌倒。也比喻躺下不干。 | 明·西湖漁隱主人《歡喜冤家》第11回:“老和尚上前來爭,被覺空一推,跌個四腳朝天。” |
朝華夕秀 | 比喻有新意的文章。 | 晉·陸機《文賦》:“謝朝華于已披,啟夕秀于未振。” |
腳心朝天 | 死的隱語。 | |
素面朝天 | 天:是指皇上。不施脂粉而朝見皇帝。現在多指女人既美貌又自信,不需要化妝就敢出頭露面。 | 宋 樂史 《楊太真外傳》卷上:“(唐玄宗)封大姨為 韓國夫人 ,三姨為 虢國夫人 ,八姨為 秦國夫人 。同日拜命,皆月給錢十萬,為脂粉之資。然 虢國 不施粧粉,自衒美艷,常素面朝天。” |
仰面朝天 | 臉朝上平臥或身向后摔倒的樣子。 | 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第四十九回:“江樊往后退了幾步,身不由己的也就仰面朝天的躺下了。” |
花朝月夕 | 有鮮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時光和景物。 | 《舊唐書 羅威傳》:“每花朝月夕,與賓佐賦詠,甚有情致。” |
朝成夕毀 | 形容翻新之速。 | 宋 蘇軾《御試制科策》;“后宮之費不下一敵國,金玉錦繡之工,日作而不息,朝成夕毀,務以相新。” |
朝前夕惕 | 形容一天到晚勤奮謹慎,沒有一點疏忽懈怠。 | 《易 干》:“君子終日干干,夕惕若厲,無咎。” |
浮云朝露 | 漂浮的云彩,清晨的露水。比喻時光易逝,人生短促。 | 《周書 蕭大圜傳》:“人生若浮云朝露,寧俟長繩系景,實不愿之。執燭夜游,驚其迅邁。” |
朝令暮改 | 早晨發布的命令,晚上就改了。比喻經常改變主張和辦法,一會兒一個樣。 | 漢·鼌錯《論貴粟疏》:“賦斂不時,朝令而暮改。” |
朝不慮夕 | 早晨不能知道晚上會變成什么樣子或發生什么情況。形容形勢危急,難以預料。 | 晉 李密《陳情事表》:“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
朝氣勃勃 | 朝:早上;勃勃:旺盛的樣子。形容充滿了生命和活力。 | 鄧小平《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祝詞》:“在革命勝利……的一代,是朝氣勃勃的,但是也有弱點。” |
朝不及夕 | 形容情況危急。 | 左丘明《左傳 襄公十六年》:“敝邑之急,朝不及夕。” |
三朝五日 | 三、五天。 | |
朝饔夕飧 | 指才疏力薄,除吃飯外別無所能。 | 明 李東陽《后東山草堂賦》:“吾儕細人,朝饔夕飧,觀山而不窮其巔,望海而不極其源。” |
匪朝伊夕 | ①不止一日。②非晨即夕。極言時間之短。 | 《周書·文帝紀上》:“今若召悅授以內官,臣列旆東轅,匪朝伊夕。” |
朝發夕至 | 早上出發;晚上到達。 | 唐 韓愈《鱷魚文》:“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鱷魚朝發而夕至也。” |
匪伊朝夕 | 不止一個早晨一個晚上。指是子不少。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嬰寧》:“我有志,匪伊朝夕。” |
朝穿暮塞 | 比喻頻繁地興建房屋。 | 《南齊書·東昏侯記》:“光筑繕造,日夜不窮,晨構夕毀,朝穿暮塞。” |
朝聞夕死 | 早晨聞道,晚上死去。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 | 先秦 孔子《論語 里仁》:“朝聞道,夕死可矣。” |
朝聞夕改 | 早晨聞過,晚上即改正。形容改正錯誤之迅速。 | 《晉書 周處傳》:“古人貴朝聞夕改。君前涂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憂名之不彰?” |
暮去朝來 | 黃昏過去,清晨又到來。謂歲月流逝。 | 唐·白居易《琵琶行》:“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
江漢朝宗 | 指江河奔流入海。也比喻魘、大勢所趨,人心所向。 | 《尚書·禹貢》:“江漢朝宗于海。” |
流水朝宗 | 朝宗:原指古代諸侯天子,借指百川入海。比喻人心所向。 | 《詩·小雅·沔水》:“沔彼流水,朝宗于海。” |
連朝接夕 | 朝:早晨;夕:晚上。早晨接晚上,不分白天黑夜地連續干。 | 唐·白居易《與元九書》:“勞心靈,役聲氣,連朝接夕,不自知其苦,非魔而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