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半途而廢 | 半途:半途上;廢:中止。路走到一半停了下來。比喻事業沒做完就停止;不能善始善終。 | 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能已矣?!?/td> |
廢書而嘆 | 因有所感而停止讀書。 |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太史公曰:余讀《孟子》書,至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未嘗不廢書而嘆也?!?/td> |
因噎廢食 | 噎:食物堵塞在咽喉;廢:停止;食:吃。因吃東西卡過喉嚨;從此就停止吃東西。比喻偶然受了一次挫折;就停止不干。 | 漢 劉向《說苑》:“一噎之故,絕谷不食?!?/td> |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 預:預先,指事先作好計劃或準備;立:成就;廢:敗壞。不論做什么事,事先有準備,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會失敗。 | 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td> |
舉一廢百 | 舉:提出;廢:棄。提出一點,廢棄許多。指認識片面。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所惡執一者,為其賊道也,舉一百廢百也?!?/td> |
廢話連篇 | 形容文章或言談中不必要的話太多。 | 毛澤東《<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的按語》:“有時廢話連篇,有時又盡量簡古,好象他們是立志要讓讀者受苦似的。” |
百廢待舉 | 百廢:指各種荒廢的事業;舉:舉辦。各種廢置的事業都等待重新辦起來。 | 吳晗《海瑞罷官》:“百廢待舉,他不出頭做主,實在令人著急。” |
廢寢忘食 | 廢:停止。顧不上睡覺;忘掉了吃飯。形容學習或工作積極努力;用心專一。 | 南朝 齊 王融《曲水詩序》:“猶且具明廢寢,昃晷忘餐。” |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 豫:通“預”,事先準備。指做任何事情,事先有準備,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會失敗。 | 西漢·戴圣《禮記·中庸》:“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td> |
百廢備舉 | 舉:興辦。一切被廢置的事情全部都興辦起來。形容建設事業興旺發達。 | 明·劉基《杭州富陽縣重修文廟學宮記》:“明年六月,百廢備舉,廟有新室,學有新含。” |
不可偏廢 | 偏廢:偏重這個放棄了那個。指對相互關聯的事物不能偏重一個方面;廢棄或忽視另一個方面;而應同時并重。 | 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 山谷下》:“讀《莊子》,令人意寬思大,敢作;讀《左傳》,便使人入法度,不敢容易。二書不可偏廢也?!?/td> |
不廢江河 | 贊揚作家或其著作流傳不朽。 | 唐 杜甫《戲為六絕句》之二:“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td> |
百廢俱舉 | 指一切廢置的事都興辦起來。同“百廢俱興”。 | 《續資治通鑒 宋理宗紹定五年》:“了翁(魏了翁)乃葺其城樓櫓雉堞,增置器械,教習牌手,申嚴軍律……居數月,百廢俱舉。” |
興滅舉廢 | 興:興起。使滅絕的重新振興起來,延續下去。 | 明·劉基《杞子來潮》:“胥教胥海,以引以為翼,以繼武王周公興滅舉廢之心,可也。” |
修舊利廢 | 把破舊的修補好,把廢物利用起來。指厲行節約。 | 東漢·班固《漢書·司馬遷傳》:“幽厲之后,王道缺,禮樂衰,孔子修舊起廢,廢《詩》、《書》,作《春秋》,則學者至今則之?!?/td> |
廢奢長儉 | 廢:停止;長:崇尚。摒棄奢華,崇尚儉樸。 | 東漢·班固《漢書·杜欽傳》:“廢奢長儉,表實去偽?!?/td> |
廢物利用 | 廢物:無用的東西。讓沒有用的東西發揮它的作用。 |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淺識者或當譽為廢物利用,而其實乃洪水之禍源,可嘆?!?/td> |
虛廢詞說 | 空費精神白說話。指說話不起作用。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二回:“劉使君與孫將軍自來無舊,恐虛廢詞說?!?/td> |
窩囊廢 | 指怯懦無能的人。 | 清·石玉昆《續小五義》第七回:“哥哥,這個人敢是窩囊廢,不然,我們給他講個人情吧?!?/td> |
百廢待興 | 興:興辦。許多已被廢置的事情都需要興辦。形容面臨著一場大規模的建設事業;有許多事要做。 | 王穎《海外赤子》:“百廢待興,一下子怎么能抓得過來?” |
百廢俱興 | 俱:全;都。一切被廢置的事情都興辦起來。形容各項事情方興未艾。也作“百廢俱舉”。 | 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岳陽樓?!?/td> |
聞噎廢食 | 聽到有人吃飯噎了一下,自己就連飯也不吃了。比喻因為怕出問題,索性不干。 | 明·袁宏道《袛園寺碑文》:“戚戚舍身,沾沾利益,遂欲絕口性命,塞路蔥嶺,此何異聞噎廢食,見蹶停驂者哉?” |
中道而廢 | 中道:中途。半路就停止了。 | 西漢·戴圣《禮記·表記》:“鄉道而行,中道而廢,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數之不足也,俯焉日有孳孳,斃而后已。” |
百廢咸舉 | 指一切廢置的事都興辦起來。同“百廢俱興”。 | 明 劉基《杭州路重修府治記》:“公受命來杭未及期月,威惠大行,百廢咸舉。吏民順令,如臂使指?!?/td> |
見噎廢食 | 比喻遇到偶然挫折就停止應作的事。 | 清·李漁《閑情偶寄·聲容·習技》:“此皆見噎廢食之說,究竟書可竟棄,仕可盡廢乎?” |
禮廢樂崩 | 禮:社會道德、行為的規范;樂:教化的規范;崩:敗壞。形容社會綱紀混亂,動蕩不寧 | 漢·公孫弘《請為博士置弟子員議》:“蓋聞導民以禮,風之以樂;婚姻者,居室之大倫也。今禮廢樂崩,朕甚愍焉?!?/td> |
鵝存禮廢 | 存:保存。指古代禮節形式已經消亡,僅存食物。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7回:“如今卻把這奠雁的古制化雅為俗,差個家人送來,叫作通信,這就叫做鵝存禮廢?!?/td> |
百廢具舉 | 指許多被廢置的事業都等著興辦。同“百廢俱舉”。 | 宋 王明清《揮麈錄》卷一:“吳明可帥會稽,百廢具舉,獨不傳書?!?/td> |
中途而廢 | 走到半路就放棄了前進。比喻事情還沒做完就停止了。 | 《北史·景穆十二壬傳》:“愿聞朝廷,特開運略,少復賜寬,假以日月,無使為山之功,中途而廢?!?/td> |
廢然而反 | 廢然:沮喪失望的樣子。反:返回。懷著失望的心情而歸來。形容因消極失望而中途退縮。亦作“廢然思返”、“廢然而返”。 | 戰國·宋·莊周《莊子·德充符》:“我拂然而怒,而適先生之所,則廢然而反?!?/td> |
興廢繼絕 | 同“興滅繼絕”。 | 漢·班固《兩都賦》序:“以興廢繼絕,潤色鴻業?!?/td> |
以噎廢飡 | 由于吃飯打噎,便不敢再進食。比喻因偶然受到挫折,就停止應做的事情。 | |
廢銅爛鐵 | 一堆破爛金屬。借指無用的東西。 | 李云德《沸騰的群山》:“殘缺不全的鑿巖機,卷揚機,糟電線,破桌子,鐵銹斑斑的破罐籠,還有一堆堆廢銅爛鐵,沒有一件完整的東西?!?/td> |
百廢具作 | 指一切廢置的事都興辦起來。同“百廢俱興”。 | 清 管同《恩縣四女祠碑》:“陽湖孫使君督糧山東,起痿瞭矇,百廢具作?!?/td> |
成敗興廢 | 成功或失敗,興起或衰退。 | 漢·荀悅《漢紀·成帝紀二》:“道家者流蓋出于史官,有明成敗興廢,然后知秉要持權,故尚無為也?!?/td> |
廢文任武 | 文:文治;任:任用;武:武力。廢掉文治,任用武力。指輕文重武。 | 《戰國策·秦策》:“仍廢文任武,綴甲歷兵,效勝于戰場。” |
不以人廢言 | 廢:廢棄。不因為這個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采納他的正確意見。 | 春秋 孔子《論語 衛靈公》:“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
遞興遞廢 | 謂有興有廢。 | 《呂氏春秋·恃君》:“德衰世亂,然后天子利天下。國君利國,官長利官,此國所以遞興遞廢也,亂難之所時作也?!?/td> |
以噎廢餐 | 由于吃飯打噎,便不敢再進食。比喻因偶然受到挫折,就停止應做的事情。 | 《南史 賀琛傳》:“卿又云‘百司莫不奏事,詭競求進’。今不許外人呈事,于義可否?以噎廢餐,此之謂也。” |
廢然而返 | 廢然:形容疑慮消除。原指怒氣消失;恢復常態?,F指敗興而歸。 | 莊周《莊子 德充符》:“我拂然而怒,而適先生之所,則廢然而反。” |
頹垣廢井 | 倒塌了的墻,廢棄不用的井。形容荒涼破敗的景象。 | 宋蘇軾《密州通判廳題名記》:“雖然,不可以不一言,使數百年之后,得此文于頹垣廢井之間者,茫然長思而一嘆也?!?/td> |
以人廢言 | 由于人不好,對其言論也加以否定。 | 《論語·衛靈公》:“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
徇私廢公 | 徇:曲從。曲從私情,棄置公理。 | 宋·蘇頌《論省曹寺監法令繁密》:“若官司措置失當,及徇私廢公,致有赴訴,并委臺察糾案?!?/td> |
洞鑒廢興 | 洞鑒:明察。深入透徹地了解歷代興盛衰敗情況。 | 《魏書·李順傳》:“卿往復積歲,洞鑒廢興。若朕此年行師,不克以不?” |
盛衰興廢 | 盛:興盛;衰:衰??;興:興旺;廢:廢棄。指人與事變化發展的各種情況。 | 宋 王安石《祭歐陽文忠文》:“嗚呼!盛衰興廢之理,自古如此?!?/td> |
頹垣廢址 | 猶頹垣廢井。形容荒涼破敗的景象。 | 宋歐陽修《有美堂記》:“今其江山雖在,而頹垣廢址,荒煙野草,過而覽者,莫不為之躊躇而凄愴?!?/td> |
修舊起廢 | 原指修詩書,興禮樂。后引申為把舊有的修理好。把廢置的利用起來。 | 《漢書 司馬遷傳》:“幽、厲之后,王道缺,禮樂衰,孔子修舊起廢,論《詩》、《書》,作《春秋》,則學者至今則之,” |
宵分廢寢 | 宵分:夜半。半夜還沒有就寢。形容學習和工作勤奮。 | 《魏書·崔楷傳》:“日昃忘餐,宵分廢寢?!?/td> |
忘寢廢食 | 寢:睡覺。廢:廢止,停止。形容專心致志地干謀一件事情,連睡覺、吃飯都顧不上了。 | 宋 司馬光《進五規狀 遠謀》:“臣竊見國家每邊境有急,羽書相銜,或一方饑饉,餓莩盈野,則廟堂之上焦心勞思,忘寢廢食以憂之。” |
百廢具興 | 指一切廢置的事都興辦起來。同“百廢俱興”。 | 宋 蘇軾《謝量移汝州表》:“建原廟以安祖考,正六宮而修典刑,百廢具興,多士爰集?!?/td> |
忘啜廢枕 | 謂不食不眠。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黃九郎》:“生邑邑若有所失,忘啜廢枕,日漸委悴?!?/td> |
廢私立公 | 去私為公。 | 《戰國策·燕策一》:“寡人聞太子之義,將廢私而立公,飭君臣之義,正父子之位。” |
臨食廢箸 | 臨:到,將要;箸:筷子。臨到吃時卻丟掉筷子。形容心神不寧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106回:“此用之所以臥不安席,臨食而廢箸者也?!?/td> |
前功盡廢 | 以前的一切努力完全白費。 | 明·酉陽野史《續三國演義》第64回:“倘或為其所破,則內外相合,糧一入城,前功盡廢矣?!?/td> |
以私廢公 | 由于私情而廢棄公務。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六回:“晃回顧眾將,厲聲大叫曰:‘若取得云長首級者,重賞千金!’公驚曰:‘公明何出此言?’晃曰:‘今日乃國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廢公?!杂?,揮大斧直取關公?!?/td> |
廢寢忘餐 | 忘記了睡覺,顧不得吃飯。形容對某事專心致志或忘我地工作、學習。 | 南朝 齊 王融《曲水詩》序:“猶且具明廢寢,昃晷忘餐?!?/td> |
興廢存亡 | 興:興起。把廢除和消亡的事業再復興、保存起來。 | 明·湯顯祖《南柯記·拜郡》:“問親鄰興廢存亡,敘風煙悲楚哀傷?!?/td> |
身廢名裂 | 見“身敗名裂”。 | 朱自清《史記·漢書第九》:“他覺得自己已經身廢名裂,要發抒意中的郁結,只有這一條通路?!?/td> |
半涂而廢 | 半路上終止。比喻做事情有始無終。 | 參見“半途而廢”。 |
忘餐廢寢 | 見“忘寢廢食”。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一折:“忘餐廢寢舒心害,若不是真心耐,志誠捱,怎能勾這相思苦盡甘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