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相提并論 | 相提:相比;相對照;并:一起;并列;論:談論;對待。把兩個人或兩件事放在一起談論或看待。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魏其武安侯列傳》:“相提而論,是自明揚主上之過。” |
提心吊膽 | 吊:懸著;不塌實。心和膽好像懸起來;不塌實。形容十分擔心或害怕。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17回:“眾僧聞得此言,一個個提心吊膽,告天許愿。” |
耳提面命 | 不但當面告訴他;而且揪著他的耳朵向他講。形容嚴厲而又懇切的教導。 | 《詩經 大雅 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
振領提綱 | 提綱挈領。 | 《隋書·文學傳·潘徽》:“總括油素,躬披緗縹,芟蕪刈楚,振領提綱,去其繁雜,撮其指要,勒成一家,名曰《江都集禮》。” |
提牌執戟 | 牌:古代兵器盾;戟:古代兵器。形容身份低微。 | 元·無名氏《衣錦還鄉》第一折:“他是個架海擎天的玉柱,看承做提牌執戟小人哉。” |
左提右挈 | 挈:帶領。比喻共相扶持。也形容父母對子女的照顧。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張耳陳余列傳》:“夫以一趙尚易燕,況以兩賢王左提右挈,而責殺王之罪。” |
鉤元提要 | 鉤:探索;提:舉出;要:綱要。探取精微,摘出綱要。 | 唐·韓愈《進學解》:“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 |
舊話重提 | 過去說過的;現在又提起了。 | 柯巖《尋找回來的世界》:“遲威他們不再決定調吳家駒時就拋這個材料,現在都舊話重提,原因何在呢?” |
吊膽提心 | 提心吊膽。形容非常擔心或害怕。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五回:“一個個擦拳磨掌,吊膽提心的,只等姑娘一句話。” |
絕口不提 | 絕口:始終不開口;提:舉出。指閉口不說話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48回:“見了撫臺,絕口不提一字,免得撫臺心上生疑。” |
面命耳提 | 不僅是當面告訴他,而且是提著他的耳朵向他講。形容長輩教導熱心懇切。 | 宋 劉克莊《擬撰科詔回奏》:“詞意有未穩處,仰荷明主親酒奎畫,不啻面命耳提。” |
貫甲提兵 | 貫:穿;甲:盔甲;兵:武器。身穿盔甲,手提武器。形容殺氣騰騰的樣子。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43回:“兄長既來趕席,如何又勞師動眾?不入水府,扎營在此,又貫甲提兵,何也?” |
提綱舉領 | 同“提綱挈領”。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遇安禪師》:“提綱舉領,盡立主賓,如何是主?” |
只字不提 | 只:一個。一個字也不談起。比喻有意不說。 | 冰心《關于男人》:“至于兒女們的出生年月和名字,竟是只字不提。” |
提名道姓 | 提、道:說。直呼他人姓名,對人不夠尊敬。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一回:“這里老太太才說這一個,他又來提名道姓的了。” |
舊事重提 | 把已經擱置的事情重新提出。 | 沈從文《虎雛再遇記》:“舊事重提,顯然在他這種人并不甚么習慣,因此不多久,他就把話改到目前一切來了。” |
左挈右提 | 挈:提。比喻共相扶持與輔佐。 | 明·朱鼎《玉鏡臺記·石勒報敗》:“將勇兵強,華夷懾服;左挈右提,東征西伐。” |
晨提夕命 | 猶言朝夕教誨。 | 明·陳子龍《應本序》:“子龍得備吏于越,得侍先生左右,晨提夕命者且三載,又豈易遇哉!” |
言提其耳 | 揪著他耳朵。謂懇切地教誨。言,助詞。 | 《詩·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鄭玄箋:“我非但對面語之,親提其耳。此言以教道之,孰不可啟覺。” |
鉤玄提要 | 鉤:探索;玄:精微之處;提:舉出;要:綱要。探取精微,摘出綱要。 | 唐 韓愈《進學解》:“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 |
提要鉤玄 | 提要:指出綱要;鉤玄:探索精微。精辟而簡明地指明主要內容。 | 唐·韓愈《進學解》:“記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鉤其玄。” |
相提而論 | 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談論或看待。 | 西漢·司馬遷《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相提而論,是自明揚主上之過。” |
提綱挈領 | 抓住綱繩;提起衣領。比喻抓住要領;簡明扼要。綱:魚網的總繩;挈:提起。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外儲說右下》:“善張網者引其綱,不一一攝萬目而后得。” |
握綱提領 | 握:拿、抓。比喻抓住要領或簡明扼要地把內容提示出來。 | 晉·潘尼《答傅咸》詩:“忽荷略紐,握綱提領;矯矯貞臣,惟國之屏。” |
提綱振領 | 同“提綱挈領”。 | 《金石萃編·匡國節度使馮行襲德政碑》:“追本尋源,提綱振領。” |
槌仁提義 | 拋棄仁義。 |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周方槌仁提義,廢禮絕樂,欲以一人私臆,掃百代名教而空之。” |
懷鉛提槧 | 懷:懷藏;鉛:鉛粉;提:手里拿著;槧:古代書寫用的木片。常帶書寫工具,以備寫作的需要。。 | 晉 葛洪《西京雜記》第三卷:“楊子云好事,常懷鉛提槧,從諸計吏,訪殊方絕域四方之語。” |
勾元提要 | 提:摘出,提出;提要:摘出綱要。探取精微,摘抉要義。 | 章炳麟《<正學報>緣起·例言》:“故撰錄事跡,詮次法程,鉤元提要,庶有取爾。” |
挈榼提壺 | 挈:提;榼:酒器。拿著酒杯,提著酒壺。形容嗜好飲酒。 | 晉·劉伶《酒德頌》:“止則操卮執觚,動而挈榼提壺,唯酒是務,焉知其余。” |
閑話少提 | 提:提說。指不要緊的話不必說了,還是回到正事上來。 | |
懸羊擊鼓,餓馬提鈴 | 懸:吊掛。把羊吊起來,使羊腳亂動擊鼓;把鈴吊在餓馬的蹄子上發出聲音。古代作戰時使用空營誘惑敵人。 | 元·無名氏《千里獨行》楔子:“俺今夜倒下個空營,著懸羊擊鼓,餓馬提鈴。” |
提心在口 | 心提在口,幾乎要跳出來。形容恐懼。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不爭你握雨攜云,常使我提心在口。” |
重提舊事 | 又重新談起以往的事項或情景。 | |
提獎后輩 | 獎:勸勉。提拔勉勵后一代。 | 《北史·魏收傳》:“然提獎后輩,以名行為先,浮華輕險之徒,雖有才能,弗重也。” |
負老提幼 | 見“負老攜幼”。 | 《云笈七簽》卷十九:“當期之世,水旱蝗蟲,五谷饑貴,兵革并起,人民疾疫,道路不通,負老提幼,散流他方。” |
閑話休提,書歸正傳 | 提:提說。指不要緊的話不必說了,還是回到正題上來。 | 王朝聞《論鳳姐》第16章:“閑話休提,書歸正傳;看來襲人自己,日子也并不太好過。” |
提劍汗馬 | 汗馬:戰馬奔馳出汗,比喻征戰勞苦。手提寶劍,身跨戰馬。比喻在戰場上建立功勛。 | 《周書·宇文貴傳》:“男兒當提劍汗馬以取公侯,何能如先生為博士也!” |
挈領提綱 | 挈衣之領,提網之綱。比喻抓住要領。 | 清·陶澍《重刻<張太岳先生全集>序》:“江陵張文忠公起而振之,挈領提綱,綜核名實,法肅于廟堂之上,而令行于萬里之外。” |
綱提領挈 | 提起網綱,挈住裘領。比喻抓住要領。 | 明 宋濂《〈杜詩舉隅〉序》:“一覽之頃,綱提領挈,不待注釋而其大旨煥然昭明矣。” |
振衣提領 | 振衣:提起衣服。比喻抓住事物的關鍵。 | 北周·王褒《京師突厥寺碑》:“索隱窮源,振衣提領。” |
破格提拔 | 不遵常規選拔提升。 | 鄧小平《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打破那些關于臺階的過時的觀念,創造一些適合新形勢新任務的臺階,這才能大膽破格提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