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非同小可 | 小可:尋常;一般。不同于一般的小事。形容事情重要或情況嚴重;不可忽視。也指人的學問、本領不同尋常。 | 元 關漢卿《魔合羅》第三折:“人命事關天關地,非同小可!” |
勢不可當 | 當:抵擋。來勢迅猛;不可抵擋。 | 《晉書 郗鑒傳》:“群逆縱逸,其勢不可當,可以算屈,難以力競?!?/td> |
反手可得 | 反:翻轉。翻轉手掌學可得到。形容極其易得。 | 《荀子·非相》:“誅旦公,定楚國,如反手爾。” |
不可多得 | 得:得到;獲得。不能得到很多。形容非常稀少;很難得到。 | 東漢 孔融《薦禰衡表》:“若衡等輩,不可多得。” |
屈指可數 | 扳著手指就可以數清楚。 | 唐 韓愈《憶昨行和張十一》:“自期殞命在春序,屈指數日憐嬰孩。” |
不可勝舉 | 無法一一列舉。形容數量、種類很多。 | 明 方孝孺《答俞景文》:“古之傳世者雖不可勝舉?!?/td> |
大有可為 | 事情很值得做;很有開拓或發展有前途。 | 清 李寶嘉《文明小史》:“地方雖一千余里,仙民成俗,大有可為?!?/td>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他山:別的山。別的山上的石頭。比喻能幫助自己提高見識改正缺點的外力。 | 元·許名奎《忍經》:“堯夫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td> |
炙手可熱 | 炙:烤。熱得燙手。比喻氣焰盛;權勢大。 | 唐 杜甫《麗人行》:“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td> |
可想而知 | 想:推想。可以通過推想而了解真相。 | 宋 王楙《野客叢書 漢唐俸祿》:“而郊以吟詩廢務,上官差官以攝其職,分其半祿,酸寒之狀,可想而知。” |
知其不可而為之 | 明知做不到卻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堅決。有時也表示倔強固執。 | 《論語·憲問》:“子路宿于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唬骸侵洳豢啥鵀橹吲c?’” |
海水不可斗量 | 斗:量器。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計量的。常與“人不可貌相”連用;比喻不能憑人的相貌或現狀來測量他的品格、才能或未來。 | 《淮南子·泰族訓》:“太山不可丈尺也,江海不可斗斛也?!?/td> |
不置可否 | 置:擱;放;可:行;否:不行。不說對;也不說不對。指不明確表態。也作“不加可否?!?/td> | 宋 汪藻《浮溪集》:“惟恐失人主之意,于政事無所可否?!?/td> |
奇貨可居 | 奇貨:珍奇的貨物;居:囤積。囤積珍奇的貨物;以備高價售出。比喻憑借技藝或某種事物以獲取功名財利及其它好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呂不韋列傳》:“車乘進用不饒,居處困,不得意,呂不韋賈邯鄲,見而憐之,曰:‘此奇貨可居。’” |
不可磨滅 | 磨滅:指痕跡、印象、功績、事實、道理等;經過相當長的時間逐漸消失。形容永遠不會消失。 | 明 胡應麟《詩藪 近體下》:“彼自有不可磨滅者,毋事更屑屑也?!?/td> |
不可告人 | 不能告訴別人。多指見不得人的不光明、不正當的用心或行徑。 | 清 陳夢雷《閑止書堂集鈔》:“其于不可告人之隱,猶未忍宣之于眾也。” |
可有可無 | 可以有也可以沒有。指無關緊要或不很重要。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20回:“因此把一切男子都看成濁物,可有可無。” |
無計可施 | 施:施展。沒有什么計謀可以施展。指一點辦法也沒有。 | 元 無名氏《施仁義劉弘嫁婢》第三折:“使小圣展轉彷徨,無計可施?!?/td> |
有機可乘 | 機:機會;乘:趁。有空子可鉆。指客觀上提供了可以用來達到某種目的的機會。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80回:“今魏有隙可乘,不就此時伐之,更待何時?” |
勢不可為 | 為:做,干。大勢已去,無能為力。 | 清·全祖望《梅花嶺記》:“督相史忠烈公知勢不可為,儔諸將而語之?!?/td> |
可乘之機 | 乘:憑借;利用;機:機會??梢岳玫臋C會。 | 《晉書 呂篡傳》:“宜繕甲養銳,勸課農殖,待可乘之機,然后一舉蕩滅?!?/td> |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 相:估量,評價。指不能以貌取人就像海水不能用斗來量一樣。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卷:“別是一番面目,想到:‘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
可歌可泣 | 可:值得;歌:歌頌;贊揚;泣:流淚。形容英勇悲壯的事跡值得歌頌;并令人感動的流淚。 | 明 海瑞《方孝儒臨麻姑仙壇記跋》:“追念及之,可歌可泣?!?/td> |
不可收拾 | 收拾:整理。原意是沒法歸類整頓;后形容事物敗壞到無法整頓或無法挽救的地步。 | 唐 韓愈《送高閑上人序》:“泊與淡相遭,頹墮委靡,潰敗不可收拾?!?/td> |
無可無不可 | 表示怎樣辦都行,沒有一定的主見。 | 先秦 孔子《論語 微子》:“身中清,廢中權。我則異于是,是無可無不可?!?/td> |
不可避免 | 指不能使不發生的事情。 | 毛澤東《矛盾論》:“而這些矛盾如何不可避免地會在各種不同的階級社會中,引出各種不同的社會革命。” |
無可奈何 | 奈何:如何;怎么辦。不得已;沒有辦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周本紀》:“太史伯陽曰:‘禍成矣,無可奈何!’” |
銳不可當 | 形容勇往直前的氣勢;不可抵擋。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1卷:“侯元領了千余人直突其陣,銳不可當。” |
不可一世 | 可:許可;贊成。沒有贊許過當時的任何人。形容人自命不凡;狂妄自大到了極點。 | 宋 羅大經《鶴林玉露》第15卷:“王荊公少年,不可一世士,獨懷刺候濂溪,三及門而三辭焉?!?/td> |
見可而進 | 見到形勢有利就進軍。后指有把握就行動。 | 漢 荀悅《漢紀 高帝紀》:“趙兵出國迎戰,見可而進,知難而退,懷內顧之心,無必死之計?!?/td> |
無可奈何花落去 | 對春花的凋落感到沒有辦法。形容留戀春景而又無法挽留的心情。后來泛指懷念已經消逝了的事物的惆悵心情。 | 宋 晏殊《浣溪沙》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td> |
無可比擬 | 比擬:相比。沒有可以相比的。 | 宋 釋惟白《續傳燈錄 江陵護國齊月禪師》:“窮外無方,窮內非里,應用萬般,無可比擬?!?/td> |
無可爭辯 | 沒有什么可爭辨的。表示確實無疑。 | 清·陳澧《東塾讀書記》卷十六:“太社不立于京都,當安所立。尤無可置辯矣?!?/td> |
無家可歸 | 歸:返回。沒有家可回。指孤苦零丁;流離失所的人。 | 唐 陸贄《平朱泚后車駕還京大赦制》:“如無家可歸者,量給田宅,使得存濟?!?/td> |
必不可少 | 絕對需要,指不達到某種目的就不能做成某種事情。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79回:“這拜陰壽更是必不可少的?!?/td> |
機不可失 | 機:時機。好時機不可放過;失掉了不會再來。比喻機會難得。 | 五代 安重榮《上石敬瑭表》:“須知機不可失,時不再來?!?/td> |
無可厚非 | 厚:重;非:否定。沒有什么可過分指責或批評的;指事情有一定的道理或原因。 | 《漢書 王莽傳中》:“莽怒,免英官。后頗覺悟,曰:‘英亦未可厚非。’” |
和藹可親 | 指一個人的修養好;對人謙和可親。和藹:和氣;謙遜。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9回:“原來這唐六軒唐觀察為人極其和藹可親,見了人總是笑嘻嘻的。” |
適可而止 | 做到適當的程度就停止。比喻做事恰到好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鄉黨》:“不多食”宋 朱熹集注:“適可而止,無貪心也?!?/td> |
勢不可擋 | 來勢迅猛,不可抵擋。也說勢不可擋。與“勢不可當”同義。 | 《晉書·郗鑒傳》:“群逆縱逸,其勢不可當,可以算屈,難以力競?!?/td> |
無可救藥 | 比喻壞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二十六年》:“今楚多淫刑,其大夫逃死于四方,而為之謀主以害楚國,不可救療?!?/td> |
不可同日而語 | 不能放在同一時間談論。形容不能相提并論,不能相比。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趙策二》:“夫破人之與破于人也,豈可同日而言之哉?” |
進可替不 | 見“進可替否”。 | 晉·葛洪《抱樸子·外篇自敘》:“正色弼違,進可替不,舉善彈枉,軍國肅雍?!?/td> |
可望而不可及 | 指只可仰望而不可接近。 | 郭沫若《月蝕》:“可望而不可及的古之人,你們的鼓聲透過了幾千萬重的黑幕,傳達到我耳里來了!” |
人言可畏 | 言:指流言蜚語。人的流言蜚語是可怕的。 | 《詩經 鄭風 將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td> |
不可分割 | 割:分割,劃分。不容許割裂 | 周恩來《對國民黨召開“國大”的嚴正聲明》:“政協各項決議,是各黨派的臨時大憲章,是一個整體而不可分割的?!?/td> |
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 貧賤之交:貧困時的知心朋友;糟糠:酒糟和糠麩。富貴時不要忘記貧賤時的朋友,不要拋棄共同患難過的妻子。 | 《南齊書·劉悛傳》:“后悛從駕登蔣山,上數嘆曰:‘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顧謂悛曰:‘此況卿也?!?/td> |
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 逢:遇見。指人與人互相欺瞞,不把實際情況或心里話說出來。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32卷:“孫富叫家童算還了酒錢,與公子攜手下船,正是: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
指日可下 | 指明日可以攻下。 | 宋 辛棄疾《美芹十論》:“故臣以為兵出沐陽,則山東指日可下?!?/td> |
不可勝數 | 勝:盡。數也數不過來;形容極多。也作“不可勝計”。 | 春秋 魯 墨翟《墨子 非攻中》:“百姓饑寒凍餒而死者不可勝數?!?/td> |
人不可貌相 | 不能只根據相貌、外表判斷一個人。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六十二回:“陛下,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若愛豐姿者,如何捉得妖賊也?” |
高不可攀 | 攀:攀登。高得無法攀登。形容很難達到。也形容高高在上;難以親近。 | 漢 陳琳《為曹洪與魏文帝書》:“且夫墨子之守,縈帶為垣,高不可登?!?/td> |
惶惶不可終日 | 惶惶:恐懼不安的樣子;終:完。驚慌恐懼得一天都過不下去。形容驚恐到極點。 | 郭沫若《我怎樣寫<青銅時代>和<十批判書>》:“敵人還有西進的模樣,一般人都有惶惶不可終日的情形。” |
夏蟲不可語冰 | 語:談論。不能和生長在夏天的蟲談論冰。比喻時間局限人的見識。也比喻人的見識短淺。 | 戰國·宋·莊周《莊子·秋水》:“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td> |
堅不可摧 | 堅:堅固;摧:摧毀;破壞。非常堅固;摧毀不了。 | 清 鄭燮《原詩 內篇上》:“惟力大而才能堅,故至堅而不可摧也?!?/td> |
熱可炙手 | 火熱可以灼手。比喻權勢顯赫。 | 唐·鄭棨《開天傳信記》:“安樂公主,上之季妹也。附會韋氏,熱可炙手,道路懼焉。” |
模棱兩可 | 模棱:說話處事含混;兩可:這樣也行;那樣也行。形容對事情的兩面沒有明確的態度或主張。 | 《舊唐書 蘇味道傳》:“處事不欲決斷明白,若有錯誤,必貽咎譴,但模棱以持兩端可矣。” |
不可枚舉 | 枚舉:一一列舉。無法一個個列舉,形容數量多。 | 元 王惲《秋澗全集 紫山先生易直解序》:“其至公正之大論,卓異特達之舉,固不可枚舉?!?/td> |
岌岌可危 | 岌岌:十分危險;快要傾覆或滅亡。形容形勢極其危險。 | 先秦 孟軻《孟子 萬章上》:“天下殆哉,岌岌乎!” |
寥寥可數 | 寥:稀少;數:計數。形容數量很少容易數得出來。 | 清·方苞《請嬌除積習興起人才札子》:“臣竊見本朝敬禮大臣,優恤庶官,遠過于前明,而公卿大臣,抗節效忠者,寥寥可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