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鬼哭神嚎 | 號:哭。形容大聲哭叫,聲音凄厲。 | 《太平天國歌謠傳說集 祭供恩人》:“嚇還不算,還逼著人‘逃難’。弄得村上雞飛狗跳,鬼哭神嚎。” |
狼號鬼哭 | 形容哭聲凄慘。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58回:“況且寶玉才好了些,連我們也不敢說話,你反打的人狼號鬼哭的!” |
哭哭啼啼 | 不停的哭泣。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七回:“這如今才好些,又這樣哭哭啼啼,豈不是自己糟蹋了自己身子。” |
干啼濕哭 | 干啼:沒有眼淚地啼哭。濕哭:有眼淚地啼哭。無淚和有淚地哭。①形容哭哭啼啼。②也泛指因苦楚而呈現的各種表情。亦作“濕哭干啼”。 | 《北齊書·尉景傳》:“景曰:‘小兒慣去,放使作心腹,何須干啼濕哭不聽打耶!’” |
哭眼擦淚 | 哭著訴說或控訴,形容哭哭啼啼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40回:“再說大喜的事,這么哭眼擦淚的,是為什么呢?” |
哭笑不得 | 哭也不好;笑也不好。形容處境尷尬。 | 元 高安道《皮匠說謊》:“好一場,惡一場,哭不得,笑不得。” |
哭喪著臉 | 心里不愉快,臉上顯出不高興的樣子。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66回:“小玉蘭哭喪著臉,走到湖亭席上,狄希陳唬得魂飛天外。” |
神號鬼哭 | 號:哭。形容大聲哭叫,聲音凄厲。 | 元·無名氏《馬陵道》第二折:“可怎生神嚎鬼哭,霧慘云昏,白日為幽。” |
鬼哭狼嚎 | 嚎:大聲叫或哭喊。像鬼和狼一樣哭喊。形容哭聲很凄慘。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20回:“又神差鬼使,叫他里面嚷打做鬼哭狼號。” |
行號巷哭 | 行:路;號:大聲哭叫。道路上和大街小巷里的人都在哭泣。形容人們極度悲哀。 | 晉·劉琨《勸進表》:“茍在食土之毛,含氣之類,莫不叩心絕氣,行號巷哭。” |
貓兒哭鼠 | 比喻假慈悲,偽裝同情。 | 吳組緗《一千八百擔》:“你這些憐惜佃戶的話,都是貓兒哭鼠。” |
街號巷哭 | 號哭于大街小巷。形容悲痛至極。 | 晉·潘岳《馬汧督誄》:“凡爾同圍,心焉摧剝,扶老攜幼,街號巷哭。” |
鬼哭狼號 | 號:大聲哭喊。形容大聲哭叫,聲音凄厲。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20回:“又神差鬼使,叫他里面嚷打做鬼哭狼號,外面擁集萬把人洶洶的大勢。” |
見哭興悲 | 見別人哭泣而引起自己的悲傷。謂產生同情心。 | 明·梅鼎祚《玉合記·還玉》:“遲共疾,俺敢侍尋生替死,自古道見哭興悲。” |
啼啼哭哭 | 哭泣不止。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只見許多男女,啼啼哭哭,在街上過。” |
貓哭老鼠 | 比喻假慈悲。 | 《說唐》第62回:“如今又不知那里殺來,又同牛鼻道人在此‘貓兒哭老鼠’,假慈悲。” |
西臺痛哭 | 宋末文天祥抗元失敗被害。八年后,謝翱與友人登西臺痛哭致祭,并作《登西臺慟哭記》以記其事。后用以稱亡國之痛。 | 柳棄疾《懷人詩》之四:“西臺痛哭謝晞發,眢井沉書鄭億翁。” |
神愁鬼哭 | 形容十分愁苦凄慘。 | 明·陸采《懷香記·飛報捷音》:“吳國內甚驚恐,每發兵來交鋒敗北,端的神愁鬼哭。” |
鬼哭神愁 | 形容驚恐憂愁。 | 明·陳汝元《金蓮花·釋憤》:“我想做丞相時威靈震主,權勢傾朝。手指一揮,兩班里鳥驚魚駭;眉頭半鎖,滿朝中鬼哭神愁。” |
鳥哭猿啼 | 泛指禽獸悲鳴。形容悲涼的情景。 | 唐·王維《能禪師碑》:“山崩川竭,鳥哭猿啼。” |
窮途之哭 | 因車無路可行而悲傷,后指處于困境所發的絕望的哀傷。 | 《晉書 阮籍傳》:“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痛哭而返。” |
長歌當哭 | 長歌:放聲歌詠;引申為寫詩文;當:當作。以放聲歌詠代替哭泣;指用詩文抒發胸中悲憤的感情。也作“長歌代哭”。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87回:“感懷觸緒,聊賦四章,匪曰無故呻吟,亦長歌當哭之意耳。” |
鬼哭神驚 | 形容極度驚恐。 | 《水滸傳》第七十回:“張清帶住槍桿,去錦袋中摸出一石子。手起處真似流星掣電,石子來嚇得鬼哭神驚。” |
鬼哭狼嗥 | 同“鬼哭神號”。 | 魏巍《東方》第三部第六章:“有的鉆到汽車下,有的往坦克的后面涌,鬼哭狼嗥,亂成一片。” |
號啕大哭 | 號啕:大哭聲。放聲大哭。 | 《周易 同人》:“同人先號咷而后笑。” |
哭天喊地 | 提高嗓門又哭又叫。 | 凌力《少年天子》第六章:“公堂上三十棍打下來,大人都要哭天喊地,他小小年紀卻一聲不哼。” |
哭天抹淚 | 形容哭哭啼啼。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2回:“前日不知為什么攆出去,在家里哭天抹淚的。” |
哭眼抹淚 | 哭著訴說或控訴,形容哭哭啼啼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七回:“那老婆兒哭眼抹淚的說道:‘阿彌陀佛!說也不當好聽的話。’” |
鬼哭粟飛 | 傳說蒼頡造字,驚天動地,天雨粟,鬼夜哭。 |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練字》:“蒼頡造之,鬼哭粟飛;黃帝用之,官治民察。” |
貓哭耗子 | 比喻假慈悲,偽裝同情。 | 清·石玉昆《小五義》第15回:“本來你是個貓,他是個鼠,豈不是貓哭耗子了呢?” |
牛衣夜哭 | 見“牛衣對泣”。 | 唐·溫庭筠《上裴舍人啟》:“今則阮路興悲,商歌結恨;牛衣夜哭,馬柱晨吟。” |
鬼哭天愁 | 形容悲慘凄涼。 | 高旭《五月十九日和巢南韻即寄越中》:“鬼哭天愁冷雨斜,黃龍晉酒恨徒賒。” |
鬼哭神號 | ①形容哭叫悲慘凄厲。②形容聲音大而雜亂,令人驚恐。 | 元·楊暹《西游記》第三本第九出:“則聽得鬼哭神號,休猜做三唱《陽關》出霸橋。” |
神嚎鬼哭 | 見“神號鬼哭”。 | 元·無名氏《馬陵道》第二折:“可怎生神嚎鬼哭,霧慘云昏,白日為幽。” |
啼天哭地 | 呼天叫地的哭號,形容非常悲痛。 | 元 陶宗儀《南村輟耕錄 闌路駕上書》:“奉使來時,驚天動地,奉使去時,烏天黑地,官吏都歡天喜地,百姓卻啼天哭地。” |
號咷大哭 | 號咷:也寫作“嚎啕”,大聲哭叫。形容放聲大哭。 | 《周易·同人》:“同人先號咷而后笑。” |
秦庭之哭 | 原指向別國請求救兵。后也指哀求別人救助。 | 北周 庾信《哀江南賦》:“鬼同曹社之謀,人有秦庭之哭。” |
歌于斯,哭于斯 | 歌唱在這里,哭泣在這里。指安居的家宅。 | 《禮記·檀弓下》:“晉獻文子成室。晉大夫發焉。張老曰:‘美哉輪焉,美哉奐焉。歌于斯,哭于斯。’” |
痛哭流涕 | 形容非常傷心地痛哭。痛哭:盡情大哭;涕:眼淚。 | 東漢 班固《漢書 賈誼傳》:“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 |
長歌代哭 | 長歌:放聲歌詠,借指寫詩文。用放聲歌詠來代替痛哭泣,借以抒發胸中的悲憤。 | 清·秋瑾《挽故人陳闕生》序:“手挽一章,亦長歌代哭之意。” |
臥冰哭竹 | 臥冰:晉王祥臥冰求魚事母;哭竹:楚人孟宗天寒求筍。指對父母十分孝順。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3卷:“說到此處,就是臥冰哭竹,扇枕溫衾,也難報答萬一。” |
號啕痛哭 | 號啕:大哭聲。放聲大哭。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16回:“卻說那和尚把袈裟騙到手,拿在后房燈下,對袈裟號啕痛哭。” |
慟哭流涕 | 慟:哀痛;涕:眼淚。形容極其悲痛傷心。 | 宋·陳亮《祭朱壽之文》:“今子之死,乃獨有感于余心而興不幸之嘆,至于慟哭流涕不能自已。” |
晝吟宵哭 | 晝夜哀嘆、哭泣。 | 《戰國策·楚策一》:“[棼冒勃蘇]七日而薄秦王之朝,雀立不轉,晝吟宵哭,七日不得告。” |
辟踴哭泣 | 辟:通“擗”,以手拍擊胸膛;踴:用腳頓地。捶著胸跺著腳大哭。形容極度哀傷地痛哭。 | 西漢·劉安《淮南子·主術訓》:“衰绖管屨,辟踴哭泣,所以諭哀也。” |
抱頭大哭 | 形容非常傷心或很是感動的樣子。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27回:“兩人抱頭大哭,哭了一場坐下。” |
嚎啕大哭 | 大聲哭叫。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06回:“今日看他悲哀欲絕,心里更加不忍,竟嚎啕大哭起來。” |
擗踴哭泣 | 擗:以手拍擊胸膛;踴:用腳頓地。捶著胸跺著腳大哭。形容極度哀傷地痛哭。 | 《孝經·喪親》:“擗踴哭泣,哀以送之。” |
包胥之哭 | 包胥:春秋時楚國大臣申包胥。比喻到別國哀求援兵。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定公四年》:“立依于庭墻而哭,日夜不絕聲,勺飲不入口。” |
蛤蟆夜哭 | 蛤蟆于夜晚哭泣。形容毫無根據誣陷好人。 | 《艾子雜說》:“復聞有言曰:‘吾今幸無尾,但恐更理會蝌蚪時事也。” |
號天哭地 | 哭天搶地。形容十分悲傷。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八回:“只見林沖的娘子,號天哭地叫將來,女使錦兒抱著一包衣服,一路尋到酒店里。” |
抱頭痛哭 | 指十分傷心或感動,抱頭大哭。 | 清 劉鶚《老殘游記》第四回:“這里于家父子同他家里人抱頭痛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