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手下留情 | 下手處理事情時;留些情面;不把事做絕。 | 《庚子風云》:“在這幾個當口,趙三多明明可以乘虛而入,將王成德擊倒,他卻一再手下留情,都把王成德讓過了?!?/td> |
彌留之際 | 彌留:本指久病不愈;后多指病危將死的狀況;際:時候。病危將死的時候。 | 《尚書 顧命》:“病日臻,既彌留?!?/td> |
留戀不舍 | 依戀著不愿去。形容依依惜別的情貌。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八回:“玄德曰:‘吾初見子龍,便有留戀不舍之情。今幸得相遇!’” |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 比喻只要還有生命,就有將來和希望。 | |
借書留真 | 指借別人的書,抄寫后留下正本,把抄本還給別人。 | 《漢書·河間獻王傳》:“從民得善書,必為好寫與之,留其真?!?/td> |
留后路 | 比喻辦事時為防失敗而預留退路。 | 劉知俠《鐵道游擊隊》第18章:“要給自己留后路呀!” |
自留地 | 在實行農業集體化以后留給農民個人經營的少量土地。比喻自己的私人空間。 | 毛澤東《關于農業合作化問題》:“(5)社員的自留地應有多少;(6)社員的成份問題;等等?!?/td> |
女大不中留 | 指女子成年,須及時出嫁,不宜久留在家。 | 金 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六:“休疙皺,常言道:‘女大不中留?!?/td> |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 比喻只要基礎或根本還存在,暫時遭受損失或挫折無傷大體。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82回:“姑娘身上不大好,還得自己開解著些。身子是根本,俗語說的:‘留得青山在,依舊有柴燒。’” |
留取丹心照汗青 | 丹心:赤紅的心,比喻忠心;汗青:指歷史書冊。留取這顆赤膽忠心,永遠在史冊中放光。 | 宋·文天祥《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td> |
刀下留人 | 為了營救即將被斬首的人而向主持或執行斬首的人發出的留人一命的緊急呼吁。 | 元 李文蔚《燕青捕魚》:“刀下留人!哥哥息怒?!?/td> |
女大難留 | 謂女子成年后,須及時出嫁,不能留在家里。 | 元·關漢卿《普天樂·崔張十六事》曲:“夫人你得休便休,也不索出乖弄丑,自古來女大難留?!?/td> |
截鐙留鞭 | 唐馮贄《云仙雜記·截鐙留鞭》:“姚崇牧荊州,受代日,闔境民泣,撫馬首截鐙留鞭,以表瞻戀?!焙笥脼閷﹄x職官吏表示挽留惜別的套語。亦省作“截鐙”。 | 唐·馮贄《云仙雜記·截鐙留鞭》:“姚崇牧荊州,受代日,闔境民泣,撫馬首截鐙留鞭,以表瞻戀?!?/td> |
中留不報 | 皇帝把臣下的奏章留在宮禁中,不交議也不批答。 | |
迷留沒亂 | 心神不定的樣子。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四折:“著小生迷留沒亂,心癢難撓。” |
留有余地 | 說話辦事不走極端;留有回旋和變通的余地。 |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68章:“他們顯然具有‘化大事為小事’的用心,為下一步‘打退堂鼓’留有余地?!?/td> |
留連忘返 | 指喜歡一個地方或環境或伴隨情況而延緩啟程,舍不得離去。 | 《南史·劉紆傳》:“每游山澤,輒留連忘返?!?/td> |
投轄留賓 | 轄:車軸的鍵,去轄則車不能行;投轄:丟掉轄。比喻主人留客的殷勤。 | 東漢·班固《漢書·陳遵傳》:“遵嗜酒,每大飲,賓客滿堂,輒關門,取客車轄投井中。雖有急,終不得去。” |
鴻爪留泥 | 同“鴻爪雪泥”。 | 清·查慎行《顧俠君庶常招飲晚翠閣》詩之二:“依稀宣北坊西角,鴻爪留泥我亦曾?!弊宰ⅲ骸肮镉舷那镩g,余寓居此巷?!?/td> |
毫不留情 | 指人絲毫不給別人留情面。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96回:“惱的是這個狗官不知聽了誰的唆使,毫不留情?!?/td> |
片瓦不留 | 同“片瓦無存”。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一卷:“那婆子被蔣家打得個片瓦不留,婆子安身不牢,也搬在隔縣去了?!?/td> |
不留痕跡 | 指做事徹底,沒有留下蛛絲馬跡。 | 王朔《我是“狼”》:“你甚至能和辦公室里那些和你一樣閑得難受的同事討論怎么才能不留痕跡地殺人絲毫不會引起懷疑。” |
合則留,不合則去 | 合:投契,融洽。意見相合就留下共事,不合就離開 | 宋·蘇軾《范增論》:“增年已七十,合則留,不合則去。不以此時明去就之分,而欲依項羽以成功名,陋矣。” |
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 指人生在世留下東西給后人。比喻留美名于身后。 | 宋·歐陽修《新五代史·王彥章傳》:“彥章武人,不知書,常為俚語謂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td> |
雁足留書 | 大雁腳上系有書信。 | 東漢·班固《漢書·蘇武傳》:“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td> |
案無留牘 | 案:狹長的桌子;牘:公文。桌上沒有積壓的公文。形容辦理公務及時。 | 清 朱彝尊《商丘宋氏家乘》序:“一十七年,國奢示之以儉,事煩行之以簡,月要歲會,久而案無留牘?!?/td> |
雁過留聲 | 比喻留名聲于身后。 | |
下榻留賓 | 下榻:住宿。泛指留賓客住宿。 | 南朝·梁·沈約《和謝宣城》詩:“賓至下塵榻,憂來命綠樽。” |
留尾巴 | 比喻事情沒有干完,還有問題。 | |
茍留殘喘 | 茍:茍且,勉強;殘喘:臨死前的喘息。勉強拖延一口沒斷的氣。比喻勉強維持生存。 | 元·高明《琵琶記·蔡婆埋冤五娘》:“奴家自把細米皮糠逼邏吃,茍留殘喘。” |
留得青山在,依舊有柴燒 | 比喻能保留最根本的條件,其他問題就可得到解決。同“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二回:“身子是根本,俗語說的:‘留得青山在,依舊有柴燒?!?/td> |
豹死留皮 | 豹子死了,皮留在世間。比喻將好名聲留傳于后世。 | 宋 歐陽修《王彥章畫像記》:“公本武人,不知書,其語質,平生嘗謂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w其義勇忠信出于天性而然。” |
留連不舍 | 依戀著不愿去。形容依依惜別的情貌。同“留戀不舍”。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九十二回:“楊大郎見他愛這粉頭,留連不舍?!?/td> |
留一手 | 保留一些本領技能不拿出來。 | 浩然《艷陽天》第114章:“沒有理他的茬兒,也裝作沒看見他,就是為的留一手?!?/td> |
懸榻留賓 | 榻:狹長而矮的床,特指待客留宿的床。把平日懸起的床放下來,留客人住下。比喻對客人以禮相待,格外尊敬。 | 《后漢書 徐稚傳》:“在郡不接賓客,惟稚來,特設一榻,去則懸之?!?/td> |
逗留不進 | 逗留:停滯不前。停頓不前。 | 東漢·班固《漢書·匈奴傳上》:“而祁連知虜在前,逗留不進?!?/td> |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 比喻只要還有生命,就有將來和希望。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雖是遭此大禍,兒子官職還在,只要到得任所,便好了。” |
此處不留人,會有留人處 | 指這里不可居留,自會有可居留的地方。 | 《通俗編》卷十三引《平陳錄》:“張貴妃權寵,沈后經半年不得御。陳主當御沈后處,暫入即還,謂后曰:‘何不見留?’贈以詩曰:‘留人不留人,不留人也去。此處不留人,會有留人處?!?/td> |
留余地 | 不把話說死或不把事辦絕,留下進退回旋的地步。 |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第11卷:“此狐眼光如鏡,然詞鋒太利,未免不留余地矣?!?/td> |
截發留賓 | 晉陶侃少家貧。一日大雪,同郡孝廉范逵往訪,陶母湛氏剪發賣以治饌款客,并剉碎草薦以供其馬。事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后以“截發留賓”為賢母好客的典故。 | 晉陶侃少家貧。一日大雪,同郡孝廉范逵往訪,陶母湛氏剪發賣以治饌款客,并剉碎草薦以供其馬。事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 |
筆下留情 | 指寫文章時作者的措詞和用意委婉留有情面。 | 張賢亮《睡前絮語》:“在‘文革’時期是要判我們刑的,還是請評論家筆下留情為好?!?/td> |
駒留空谷 | 《詩·小雅·白駒》:“皎皎白駒,在彼空谷?!笨追f達疏:“言有乘皎皎然白駒而去之賢人,今在彼大谷之中?!焙笠蛞浴榜x留空谷”喻賢人在野。 | 《詩·小雅·白駒》:“皎皎白駒,在彼空谷?!笨追f達疏:“言有乘皎皎然白駒而去之賢人,今在彼大谷之中。” |
大漸彌留 | 大漸:病危;彌留:本指久病不愈,后指病重將死。表示病危將死。 | 《尚書 顧命》:“疾大漸,惟幾,病日臻,既彌留。南朝 梁 蕭統《文選 王儉〈諸淵碑文〉》:“景命不永,大漸彌留。 |
食馬留肝 | 后反用其義,比喻未能吸取精華。 | 《史記·封禪書》:“文成(少翁)食馬肝死耳。”司馬貞索隱:“案:《論衡》云:‘氣熱而毒盛,故食走馬肝殺人?!?/td> |
眉留目亂 | 神色不寧的情狀。 | 元·施惠《幽閨記·招商諧偶》:“空使我意沉吟,眉留目亂羞難道?!?/td> |
不留余地 | 說話、辦事走極端;沒有可以回旋的余地。 |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第11卷:“此狐眼光如鏡,然詞鋒太利,未免不留余地矣?!?/td> |
心去難留 | 去:離開。心已在別處,難以挽留。 | 南朝梁·王僧孺《為姬人自傷》詩:“斷弦猶可續,心去最難留?!?/td> |
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 | 指這里不可居留,自會有可居留的地方。 | 《警世恒言 三現身包龍圖斷冤》:“先生道:‘若要奉承人,卦就不準了;若說實話,又惹人怪。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 |
雞犬不留 | 連雞狗都不留下。形容斬盡殺絕或搶掠一空。 | 清 吳趼人《痛史》第六回:“探馬報說沿江上下全是元兵,江陰已經失守,常州已經被屠,常州城內雞犬不留,知常州府事家鉉翁不知去向?!?/td> |
人死留名 | 指人生前建立了功績,死后可以傳名于后世。 | 宋 歐陽修《新五代史 王彥章傳》:“彥章武人,不知書,常為俚語謂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td> |
遷延稽留 | 猶言拖延滯留。 | |
片甲不留 | 甲:鎧甲;古代用皮革或金屬制成的用來防身護體的戰衣。連一片鎧甲也沒留下。形容全軍被消滅。 | 清 錢彩《說岳全傳》第23回:“為足的在此扎營,意欲等候番兵來,殺他一個片甲不留?!?/td> |
汰劣留良 | 謂淘汰掉低劣的而留下精良的。 | 孫中山《致蔣介石書》:“若能汰劣留良,得一萬則可給與一萬,得二萬亦可給與二萬?!?/td> |
留芳百世 | 美好形象永不磨滅,不會被忘卻。 | |
寸草不留 | 寸草:小草。①一根小草也不給留下。②亦比喻把人斬盡殺絕或把各種東西破壞殆盡;什么也不留下。③比喻把頭發剃得精光。④形容遭到天災人禍后破壞得十分嚴重的景象。 | 宋 樓鑰《攻媿集 英老真贊》:“大地一變,直教寸草不留?!?/td> |
萬古留芳 | 芳:香,指美名。好名聲永遠流傳。 | 元 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二折:“你若存的趙氏孤兒,將名標青史,萬古留芳?!?/td> |
青史留名 | 青史:史書。在歷史上留下好名聲。 | 元 無名氏《昊天塔》第一折:“俺不能勾青史標名,留芳萬古?!?/td> |
留中不發 | 皇帝把臣下的奏章留在宮禁中,不交議也不批答。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15回:“武后臨朝,心中郁悶,曾三上封章,勸其謹守婦道,迎主還朝,武后俱留中不發。” |
留中不下 | 皇帝把臣下的奏章留在宮禁中,不交議也不批答。 | 西漢·司馬遷《史記·三王世家》:“四月癸未,奏未央宮,留中不下?!?/td> |
停留長智 | 指事情耽擱久了,就會想出主意來。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91回:“常言道'停留長智'。那妖精倘或今晚不睡,把師父害了,卻如之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