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尺布斗粟 | 比喻兄弟不和。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南衡山列傳》引民間歌:“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 |
布被瓦器 | 布縫的被子,瓦制的器皿。形容生活檢樸。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王良傳》:“(王良)在位恭儉,妻子不入官舍,布被瓦器。” |
除舊布新 | 布:安排;展開。廢除舊的;建立新的。也作“除舊更新”。 | 左丘明《左傳 昭公十七年》:“冬,有星孛于大辰,西及漢。申須曰:‘彗,所以除舊布新也。’” |
枝流葉布 | 同“枝布葉分”。 | 漢·蔡邕《太尉汝南李公碑》:“公諱咸,字元卓,汝南西平人。蓋秦將李信之后,孝武大將軍廣之胄也。枝流葉布,家于茲土。” |
開誠布公 | 開誠:敞開胸懷;表示誠意;布公:公正無私地發表自己的見解。指坦白無私、誠懇公正地亮出自己的見解。 | 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諸葛亮評論》:“諸葛亮之為相國也……開誠心,布公道。” |
布衣黔首 | 布衣:稱呼平民;黔首:戰國及秦代稱呼百姓。古代指一般百姓。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李斯列傳》:“夫斯乃上蔡布衣,閭巷黔首。” |
斗米尺布 | 指少量的糧食與布匹。 | 明 袁宏道《碧暉上人修凈室引》:“其一余不知名,亦不識面貌,每日以沉湎為工課。凡所得斗米尺布,盡以沽酒。” |
拖麻拽布 | 指戴孝。舊時,長輩喪亡,幼輩要披麻衣系白布。 | 元·無名氏《合同文字》第二折:“俺有朝一日身亡后,誰是我的拖麻拽布人。” |
青鞋布襪 | 原指平民的服裝。舊時比喻隱士的生活。 | 唐 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吾獨胡為在泥滓,青鞋布襪從此始。” |
布衣韋帶 | 原是古代貧民的服裝,后指沒有做官的讀書人。 | 東漢 班固《漢書 賈山傳》:“布衣韋帶之士,修身于內,成名于外,而使后世不絕息。” |
陰云密布 | 比喻形勢險惡或將要發生重大事件的郁悶氣氛。 | 清·石玉昆《小五義》第103回:“二人行不到二里之遙,天就陰云密布。” |
風起云布 | 布:展開,鋪開。大風起來,烏云密布。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119卷:“眾知嫗即羅真人也,于是見處焚香以告焉,俄而,風起云布,微雨已至。” |
彤云密布 | 彤云:彤是紅色的意思,有時指紅霞;有時指下雪前均勻密布的陰云。很厚的云層布滿天空,預示著大雪即將來臨。 | 《詩經·小雅·信南山》:“上天同云,雨雪雰雰。” |
布裙荊釵 | 荊:灌木名;釵:婦女的首飾。粗布做的裙,荊條做的釵。形容貧家女子服飾儉樸。 | 宋 周煇《清波雜志 陶穀》:“有善謀者,選籍中艷麗,詐為驛卒孀女,布裙荊釵,日擁彗于庭。” |
布鼓雷門 | 布鼓:用布蒙的鼓;雷門:古代會稽的城門名。在雷門前擊布鼓。比喻在能手面前賣弄本領。 | 東漢 班固《漢書 王尊傳》:“毋持布鼓過雷門。”顏師古注:“雷門,會稽城門也,有大鼓,越擊此鼓,聲聞洛陽,故尊引之也。布鼓,謂以布為鼓,故無聲。” |
抱布貿絲 | 布:古代一種貨幣;貿:買賣。帶了錢,來買絲。借指和女子接近。亦指進行商品交易。 | 《詩經 衛風 氓》:“氓之蚩蚩,抱布貿絲。” |
布衣之交 | 布衣:古時平民的衣著。平民之間交往的友誼。指顯貴者與沒有官職、地位低賤的人相交往。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三》:“衛君與文布衣交,請具車馬皮幣,愿君以此從衛君游。”鮑彪注:“言交于未貴時。” |
施仁布德 | 指實行仁義,布施恩德,多行善事。亦作“施恩布德”。 | 元·無名氏《看錢奴》楔子:“則俺這家豪富祖先積,他為甚施仁布德,也則要搏一個孝子和賢妻。” |
枝布葉分 | 比喻后裔支派分布甚廣。 | 《左傳 隱公八年》“胙之土而命之氏”唐孔穎達疏:“子孫繁衍,枝布葉分,始承其本,末取其別,故其流至于百姓萬姓。” |
任人擺布 | 聽憑別人操縱處置。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9回:“糖葫蘆裝作不知,任他擺布。” |
發號布令 | 發:發布;號:號令;布:發布;令:命令。發布命令,下指示進行指揮。 | 戰國·衛·吳起《吳子·勵士》:“夫發號布令而人樂聞,興師動眾而人樂戰,交兵接刃而人樂死。” |
陰霾密布 | 陰霾:空氣中浮沉多而渾濁。比喻形勢險惡或將要發生重大事件的郁悶氣氛。 | 茅盾《霜葉紅似二月花》:“正如光風霽月的青空,忽然陰霾密布。” |
斗粟尺布 | 比喻兄弟間因利害沖突而不和。 | 《史記 淮南衡山列傳》:“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春;兄弟二人不兼容。” |
行兵布陣 | 行兵:出兵。帶兵出征和布置戰斗陣勢。泛指軍事指揮之術。亦作“行兵列陣”。 | 明·無名氏《楊家將演義》第四回:“有一將,名繼業,人號為令公,此人天文地理,六韜三略,無不精通,行兵列陣,玄妙莫測,乃智勇兼全之士。” |
布帆無恙 | 比喻旅途平安。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排調》:“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行人安穩,布帆無恙。” |
諦分審布 | 仔細察看分布狀況。 | 宋 秦觀《奇兵》:“奕者之斗棋也,諦分審布,失其守者逐而攻之。” |
拽布拖麻 | 猶言披麻戴孝。 | 元·白樸《梧桐雨》第三折:“拽布拖麻,奠酒澆茶,只索淺土兒權時葬下。” |
張設布列 | 指陳設安排。 | 唐·孔穎達《周易正義序》:“此言其張設布列不易者也。” |
星羅棋布 | 像天空的星星和棋盤上的棋子那樣分布著。形容數量很多;分布很廣。羅:羅列;布:分布。 | 東漢 班固《西都賦》:“列卒周匝,星羅云布。” |
布袋里老鴉 | 比喻雖然活著,但象死了一樣。 | 清·瞿灝《通俗編·禽魚》:“欽山邃曰:‘布袋里老鴉,雖活如死。” |
布衣疏食 | 疏:通“蔬”,蔬菜。穿布衣,吃粗糧。形容生活儉樸。 | 東漢·班固《漢書·王吉傳》:“去位家居,亦布衣疏食。” |
發憲布令 | 猶發號施令。 | 《墨子 尚同下》:“試用家君發憲布令其家。” |
施恩布德 | 施:給予;布:布施。給人以恩德,多行善事。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45卷:“夫學道者,第一欲得廣行陰德,慈向萬物,救人危難,度人苦厄,輕財重道,施恩布德,最為上善。” |
遮羞布 | 系在腰間遮蓋下身的布。借指用來掩蓋羞恥的事物。 | 王朔《千萬別把我當人》:“其實她沒什么好怕的,別說身上還有塊遮羞布,就是一絲不掛,再眼尖的觀眾也看不著什么。” |
切切此布 | 舊時布告末尾的套語。 | 毛澤東《中國人民解放軍布告》:“希望全體人民,一律安居樂業,切勿輕信謠言,自相驚擾。切切此布。” |
釵荊裙布 | 荊枝作釵,粗布為裙。形容婦女裝束樸素。 | 西漢 劉向《列女傳》:“梁鴻妻孟光,荊釵布裙。” |
季布一諾 | 季布:人名,很講信用,從不食言。季布的承諾。比喻極有信用,不食言。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季布欒布列傳》:“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
荊釵布裙 | 釵;婦女別在發髻上的飾物。荊條當作釵;粗布做成裙。形容婦女樸素的服飾。多指貧家婦女的裝束。 | 晉 皇甫謐《列女傳》:“梁鴻妻孟光,荊釵布裙。” |
滌穢布新 | 清除陳舊的,建立新的。 | 黃遠庸《新劇雜論》:“比來大江以南,盛行新劇,竟以現身說法,滌穢布新,甚美甚善。” |
布德施恩 | 布:給予;施:施舍。給人們以道德和恩惠。 | 元·無名氏《劉弘嫁婢》第四折:“則為你積功累行陰功厚,布德施恩神天佑。” |
敬布腹心 | 布:陳述;腹心:真誠的心意。表示恭謹地陳述真誠的心意。 | 清·多爾袞《致史可法書》:“敬布腹心,佇聞明教,江天在望,延跂為勞。” |
布衣蔬食 | 蔬食:蔬菜和谷類食物。穿布衣,吃粗糧。形容生活儉樸。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毛玠傳》:“玠居顯位,常布衣蔬食,撫育孤兄子甚篤,賞賜以振施貧族,家無所余。” |
布天蓋地 | 形容數量極多,散布面極廣。 |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八:“雪越下越緊,布天蓋地,一片茫茫。”又第二部二六:“勝仗是不小,俘虜布天蓋地,擱火車拉呀。” |
瓜剖棋布 | 剖:破開;棋布:像棋子般分布。像瓜那樣分割,像棋子那樣分布。比喻區分布局,職司有序。 | 宋·葉適《經總制錢》:“州縣之所趁辦者,本不過數條,瓜剖棋布,皆以分隸,一州則通判掌之。” |
棋布錯峙 | 謂如對弈雙方所著棋子般交錯對峙。 | 宋·蘇軾《代滕甫論西夏書》:“陛下因而分裂之,即用其酋豪,命以爵秩,棋布錯峙,務使相仇。” |
猢猻入布袋 | 猢猻:猴子。猴子進了口袋。比喻行動失去約束。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僧曰:‘恁么即學人歸堂去也。’師曰:‘猢猻入布袋。’” |
裙布釵荊 | 釵:婦女的發飾;荊:灌木名。荊枝為釵,粗布為裙。形容婦女裝束簡陋寒素。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2卷:“裙布釵荊,任是村妝希罕。” |
除穢布新 | 猶言除舊布新。 | 晉袁宏《后漢紀光武帝紀一》:“孛星者,惡氣所生,或謂之慧星,張為周分。其后世祖都洛陽,除穢布新之象。” |
造謀布穽 | 謂設計陷害。 | |
旗布星峙 | 猶言星羅棋布。 | 漢·王粲《游海賦》:“若夫長洲別島,旗布星峙。” |
布衣雄世 | 布衣:平民。一個平民成了世間的英雄。 | 宋·葉廷珪《海錄碎事·人事·敏慧》:“袁紹稱鄭玄以布衣雄世。” |
葛巾布袍 | 葛巾:用葛布做的頭巾。戴葛布頭巾穿粗布衣服。指隱士或道士的服飾。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5回:“干葛巾布袍,駕一只小舟,徑到周瑜寨中。” |
衣不布體 | 布:展開。衣服破爛,連身子都遮蓋不住。形容生活貧苦。 | 唐·元稹《同州刺史謝上表》:“衣不布體,食無充腸,幼學三年不蒙師訓。” |
施仁布澤 | 施:給予;布:布施;澤:恩澤。給人以仁德和恩惠。 | 明·沈受先《三元記·格天》:“馮商的,馮商的,積功累德;馮商的,馮商的,施仁布澤。” |
推誠布公 | 示人以誠,公正無私。 | 明·劉元卿《賢奕編·官政》:“亦使士大夫識得行記己用世規模,須在推誠布公,集謀廣益。” |
布襪青鞋 | 見“青鞋布襪”。 | |
裙布荊釵 | 以布作裙,以荊代釵。比喻貧困。同“釵荊裙布”。 | 元 高明《琵琶記》第三十九出:“[旦]自古道:人有貴賤,不可概論。夫人是香閨繡閣之名姝,奴家是裙布荊釵之貧婦。” |
云布雨潤 | 比喻教化遠播。 | 《宋書·夷蠻傳·訶羅駝國》:“敷演正法,云布雨潤。” |
星羅云布 | 猶星羅棋布。 | 漢·班固《西都賦》:“列卒周匝,星羅云布。” |
布帛菽粟 | 帛:絲織品;菽:豆類;粟:小米,泛指糧食。指生活必需品。比喻極平常而又不可缺少的東西。 | 《宋史 程頤傳》:“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