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教的成語

      有關教的成語

      因篇幅關系,教的成語只列出前 60個
      成語 解釋 出處
      因材施教因:根據;材:資質;施:施加;進行;教:教育。根據學習的人的不同志趣、資質來進行不同的教育。《論語 為政》子游問孝、子夏問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頤曰:“子游能養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義而或少溫潤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與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td>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點;教學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識貧乏。《禮記·學記》:“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貧乏。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點;教學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識貧乏。西漢·戴圣《禮記·學記》:“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td>
      易子而教易:交換。交換孩子進行教育。
      不吝賜教吝:吝惜;賜:賞予;教:教導,教誨。不吝惜指點教導。請人指教的客氣話魯迅《兩地書》五:“但我相信倘有請益的時候,先生是一定不吝賜教的?!?/td>
      教學相長教學:教和學;長:促進;增加。教和學互相促進。西漢 戴圣《禮記 學記》:“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td>
      明教不變教令明確,讓老百姓有所適從,便不會發生變亂。《商君書·賞刑》:“夫明賞不費,明刑不戮,明教不變,而民知于民務,國無異俗?!?/td>
      不吝指教吝:吝惜;舍不得。不要吝惜指示教導。也作“不吝賜教”。毛澤東《蘇聯利益和人類利益一致》:“我現在提出我對上述各問題的一些基本觀點,是否有當,希望讀者不吝指教?!?/td>
      教無常師受教不必有固定的老師。《尚書 咸有一德》:“德無常師,主善為師?!?/td>
      教猱升木教猴子爬樹。比喻指使壞人干壞事。《詩經 小雅 角弓》:“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
      反面教員反面:壞的消極的一面。指與人民為敵的人的言行。指能從反面教育人民的人或事。毛澤東《我們黨的一些歷史經驗》:“它是全世界人民的反面教員。”
      教條主義不對具體事物進行調查研究,只是生搬硬套現成原則、概念來處理問題的思想作風。毛澤東《矛盾論》:“我們的教條主義者在這個問題上的錯誤,就是,一方面,不懂得必須研究矛盾的特殊性,認識各別事物的特殊的本質?!?/td>
      經驗教訓從多次實踐中得到的知識或技能和從錯誤或挫折中得到的經驗。鄧小平《在中央顧問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歷史經驗教訓說明,不開放不行?!?/td>
      變俗易教改變原有的習俗和教化。《管子七法》:“變俗易教,不知化不可?!?/td>
      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負:辜負;休:莫,不要。寧可讓我辜負一切人,不要讓任何人辜負我。指極其自私自利的處世態度。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回:“操曰:‘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td>
      屢教不改屢:多次;一次又一次;教:教育。經過多次教育;仍然不改正。也作“累教不改”。明 沈德符《野獲編 戮子》:“嘉靖末年,新鄭故都御史高捷,有子不才,屢戒不俊,因手刃之?!?/td>
      以法為教以:用;教:教育。引用法律條文充當教育的內容。《韓非子 五蠹》:“故明主之國,無書簡之文,以法為教?!?/td>
      移樽就教端著酒杯離座到對方面前共飲,以便請教。比喻主動去向人請教。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24回:“名九公道:'也罷,我們移樽就教罷。'”
      教一識百形容具有特殊的才能、智慧。漢·劉向《列女傳·母儀》:“文王生而明圣,太任教之,以一而識百。”
      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生聚:繁殖人口,聚積物力;教訓:教育,訓練。指軍民同心同德,積聚力量,發憤圖強,以洗刷恥辱。《左傳·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吳其為沼乎!”
      不教而誅誅:殺或懲罰。事先不加教育;出錯或犯法就懲罰或殺戮。先秦 荀況《荀子 富國》:“故不教而誅,則刑繁而邪不勝,教而不誅,則奸民不懲?!?/td>
      不教而殺教:教育;殺:處罰,殺死。不警告就處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錯誤就加以懲罰。先秦 孔子《論語 堯曰》:“不教而殺謂之虐?!?/td>
      反面教材消極的供教學用的資料。借指壞的典型。毛澤東《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發行《參考消息》以及出版其他反面教材,就是‘種牛痘’,增強干部和群眾在政治上的免疫力?!?/td>
      明恥教戰教導士兵作戰,使他們知道退縮就是恥辱,因而能夠奮勇向前,殺敵取勝。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二十二年》:“明恥教戰,求殺敵也?!?/td>
      教導有方教育引導很有辦法。清 吳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十九回:“凡此種種,雖然是他叔祖教導有方,也是他福至心靈,官星透露,才得一變而為聞一知十的聰明人?!?/td>
      孺子可教指年輕人可培養。西漢 司馬遷《史記 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返,曰:‘孺子可教矣?!?/td>
      桃李之教指老師的教誨。明·湯顯祖《牡丹亭·延師》:“學生自愧蒲柳之姿,敢煩桃李之教?!?/td>
      三教九流指宗教或學術上的各種流派。也泛指社會上各行各業的人。三教:指儒教、佛教、道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宋 趙彥衛《云麓漫鈔》第六卷:“(梁武帝)問三教九流及漢朝舊事,了如目前?!?/td>
      諄諄教導懇切、耐心地教導(諄諄:懇切、耐心的樣子)。《詩經 大雅 抑》:“誨爾諄諄,聽我藐藐?!?/td>
      諄諄教誨諄諄:懇切、耐心的樣子。懇切、耐心地啟發開導鄧小平《慶祝劉伯承同志五十壽辰》:“伯承同志熱愛自己的同志,對干部總是循循善誘,諄諄教誨,期以進步?!?/td>
      言傳身教言傳:語言上傳授、講解;身教:親身以行動教導。一面在言語上傳授;講解;一面在行動上示范。指言語行動起模范作用。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第五倫傳》:“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論?!?/td>
      教婦初來,教兒嬰孩指對一個人施加教育應該及時及早。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教子》:“俗諺曰:‘教婦初來,教兒嬰孩?!\哉斯語!”
      宰雞教猴用殺雞來警戒猴子。比喻嚴懲一個以警告其余。高云覽《小城春秋》第三章:“吳七總想抓個奸細來‘宰雞教猴’一下,吳堅和家劍平反對;怕鬧得內部更混亂,又怕有后患。”
      畫荻教子荻:蘆葦。用蘆葦在地上書畫教育兒子讀書。用以稱贊母親教子有方。《宋史·歐陽修傳》:“家貧,致以荻畫地學書?!?/td>
      九流三教泛指宗教、學術中各種流派。也指社會上各行各業的人。元 武漢臣《玉壺春》第二折:“做子弟的須要九流三教皆通,八萬四千傍門盡曉?!?/td>
      有教無類類:類別。不分貴賤賢愚;對各類人都進行教育。先秦 孔子《論語 衛靈公》:“子曰:‘有教無類?!?/td>
      不屑教誨認為不值得教訓。
      殺彘教子彘:豬。父母說話算數,教子誠實無欺。先秦 韓非《韓非子 外諸說左上》:“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捱m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td>
      奉命承教奉:敬受;承教:接受教誨。指奉行命令,接受教誨。西漢·劉向《戰國策·燕策》:“臣自以為奉命承教,可以幸無罪矣,故受命而不辭?!?/td>
      寧教我負人,莫教人負我負:辜負;莫:不要。寧可讓我辜負一切人,不要讓任何人辜負我。指極其自私自利的處世態度。《斬鬼傳》第六回:“寧教我負人,莫教人負我,奇方得自曹操?!?/td>
      不教之教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進行的教育。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進行的熏陶。《呂氏春秋 君守》:“不教之教,無言之詔。
      傷教敗俗見“傷化敗俗”。明·馬中錫《罪言》:“今諸小道家淺陋無理,葬得善地,雖殺人巨盜,亦可獲福;課得美占,雖弒父與君,亦無大害。傷教敗俗,莫過于此?!?/td>
      不可教訓教訓:教育,教誨。對某人無法進行教育。《左傳·文公十八年》:“顓頊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話言,告之則頑,舍之則囂,傲很明德,以亂天常,天下之民謂之‘梼杌’?!?/td>
      言教身傳既用言語來傳授,又用行動來以身作則。指行動起模范作用。李欣《老生常談續編·再談百年樹人》:“不能以身作則,言教身傳,沒有正確的觀點方法,打算‘精選勤育’新生一代,是做不到的。”
      神道設教神道:本指天教,即神明之理,后指關于鬼神禍福之說。利用鬼神迷信作為教育手段。《易·觀》:“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圣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累教不改多次教育,仍不改正。
      束教管聞謂學識淺陋,見聞不廣。
      生聚教養生聚:繁殖人口,聚積物力。指軍民同心同德,積聚力量,發憤圖強,以洗刷恥辱。續范亭《八一南陽府市場開幕大會朱總司令親臨訓話……》詩:“萬眾歡呼精神旺,老帥從容入將臺。生聚教養七年苦,戰士概屬黨培栽?!?/td>
      撲作教刑撲:古代刑具;教刑:教學中對學生的體罰。用撲作責罰學生的工具。《尚書·舜典》:“象以典型,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撲作教刑,金作贖刑?!?/td>
      綱常名教綱常:三綱五常;名教:封建禮教。指維護封建制度而設置的一整套思想道德規范。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17回:“因思臣一身,一女之事小,而綱常名教之事大,故正色拒之?!?/td>
      耒耨之教耒耨:農具。農事耕作方法的傳授。指教民務農。《周易·系辭下》:“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
      明刑弼教弼:輔助。用刑法曉喻人民,使人們都知法、畏法而守法,以達到教化所不能收到的效果。《尚書 大禹漠》:“汝作士,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
      遺風余教前代遺留下來的風尚教化。宋 葉適《金壇縣重建學記》:“京口常為江南必爭之地,其人以智詐勇力擅名于時,而古人遺風余教無聞焉,何也?”
      少條失教謂沒規矩,無教養。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40回:“好大膽的丫頭!新來乍到,就恁少條失教的,大刺刺對著主子坐著。”
      遺風馀教前代遺留下來的風尚教化。
      生聚教訓生聚:繁殖人口,聚積物力;教訓:教育,訓練。指軍民同心同德,積聚力量,發憤圖強,以洗刷恥辱。先秦 左丘明《左傳 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吳其為沼乎!”
      移風崇教移轉風氣,崇尚教化。《韓詩外傳》卷八:“移風崇教,生而不殺,布惠施恩,仁不偏與?!?/td>
      弭耳受教弭耳:溫馴的樣子。形容非常聽話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6回:“且等我收伏了這個貫索奴,作個引線,不怕那條孽龍不弭耳受教。”
      奉令承教奉:遵從;承:接受。遵從命令,接受指教。指完全按照別人的命令、意圖去辦事。戰國 樂毅《報燕惠王書》:“臣自以為奉令承教,可以幸無罪矣,故受命而不辭?!?/td>
      三遷之教漢 劉向《列女傳》載:孟母帶著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孟子就模仿哭喪;后遷居集市,又跟著學商人自吹自夸;孟母遷居學堂附近,孟子從此學習禮節,要求上學。后人用“孟母三遷”、“三遷之教”比喻選擇居住合適的環境以利于教育子女。漢·劉向《列女傳》載:孟母帶著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孟子就模仿哭喪;后遷居集市,又跟著學商人自吹自夸;孟母遷居學堂附近,孟子從此學習禮節,要求上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综合一区| 国产福利酱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 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亚洲无圣光一区二区| 亚洲AV网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亚洲图片一区二区| 日韩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91| 久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 3d动漫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 日韩免费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一区| 久久精品国内一区二区三区| 手机看片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少妇丰满熟妇一区二区| 久久久不卡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婷婷色综合一区二区|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宅男|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华液| 久久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图片区| 精品91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国产传媒国产精品| 中文字幕人妻丝袜乱一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精品中文| 国模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中文字幕视频一区| 亚洲综合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免费视频一区| 成人毛片一区二区|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