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昧平生 |
一向不了解。指與某人從來不認識。素:從來;昧:不明白;不了解。 |
支支吾吾 |
亦作“支支梧梧”。謂說話吞吞吐吐,含混躲閃。 |
齊頭并進 |
幾支隊伍并行前進。也指幾個事情同時展開。 |
筋疲力竭 |
筋:筋骨;疲:疲勞。形容非常疲乏。 |
浪費筆墨 |
指人作品不好或文章過于繁瑣。 |
當仁不讓 |
碰到應該做的好事就積極主動去做;不推托;不謙讓。當:面對著;仁:原指正義的事;現泛指應該做的好事。 |
刑期無刑 |
刑罰在于教育人恪守法律,從而達到不用開的目的。 |
炙手可熱 |
炙:烤。熱得燙手。比喻氣焰盛;權勢大。 |
大包大攬 |
把事情、任務等盡量兜攬過來。 |
撈一把 |
用不正當手段取得一些利益。 |
庖丁解牛 |
庖丁:廚師。廚師解割了全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觀規律的人;技術純熟神妙;做事得心應手。 |
多情善感 |
感情豐富,容易傷感。 |
化鴟為鳳 |
比喻能以德化民,變惡為善。鴟,貓頭鷹,古人以為兇鳥。語本《后漢書·循吏傳·仇覽》:“時考城令河內王渙,政尚嚴猛,聞覽以德化人,署為主簿。謂覽曰:‘主簿聞陳元之過,不罪而化之,得少鷹鹯之志邪?’覽曰:‘以為鷹鹯不若鸞鳳。’” |
閉關自守 |
守:防守。封閉關口;并加以防守;不跟外界往來。也比喻因循守舊;不接受外界事物的影響。 |
鬼頭鬼腦 |
形容舉止詭秘;行為不光明正大或不正派。 |
罄竹難書 |
罄:盡;竹:指可供制成竹簡的竹子;書:寫。用盡竹子也難以寫完。后形容罪行多得寫不完。多形容罪惡累累。 |
漫不經心 |
漫:隨便;不受約束;經心:在意;留心。說話辦事不用心考慮;隨隨便便;不在乎。 |
羽旄之美 |
裝飾著羽毛的旗子飄動的狀觀景象。 |
文治武功 |
政績和戰功。指治理國家和對外用兵都功績顯著。舊時多用為對帝王或重臣的贊譽之詞。 |
香火姻緣 |
香和燈火都用于供佛,因此佛教稱彼此意志相投為“香火因緣”。《北史·陸法和傳》:“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釋梵天王坐處,豈規王位?但于空王佛所,與主上有香火因緣,且主上應有報至,故救援耳。” |
共為唇齒 |
比喻互相輔助。 |
欺人自欺 |
自欺:自我欺騙。欺騙自己,也欺騙別人。 |
卑鄙齷齪 |
齷齪:骯臟。品行惡劣下流。 |
如出一轍 |
轍:車轍;車輪壓出的痕跡。象出自同一個車轍。比喻兩件事情非常相似。 |
當頭棒喝 |
當頭:迎頭;喝:大聲喊叫。原是佛教用語。禪宗和尚接待初學的人用棒迎頭一擊;或大喝一聲;以考驗對方的領悟程度。現在泛指使人震動和醒悟的猛烈手段。 |
諸如此類 |
許多像這種類型的。指與上述同類的。諸:一些;許多;如:像。 |
有志竟成 |
竟:終于。只要有決心,有毅力,事情終究會成功。 |
止戈興仁 |
止:停止。仁:仁政。停止戰爭,施行仁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