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下囚的成語故事
拼音jiē xià qiú
基本解釋指在公堂臺階下受審的犯人;泛指在押的囚犯或俘虜。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9回:“布告玄德曰:‘公為坐上客,布為階下囚,何不發(fā)一言而相寬乎?’”
階下囚的典故
三國演義中的原文:
方操送宮下樓時,布告玄德曰:“公為坐上客,布為階下囚,何不發(fā)一言而相寬乎?”玄德點(diǎn)頭。及操上樓來,布叫曰:“明公所患,不過于布;布今已服矣。公為大將,布副之,天下不難定也。”操回顧玄德曰!“何如?”玄德答曰:“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
“階下囚”和“座上客”皆出現(xiàn)于《三國演義》第十九回。呂布兵敗為曹操所獲,以繩索于白門樓上。呂布見曹操身邊座有劉備,貪生念起,并希望劉備念舊情以救之,說:“公為座上客,布為階下囚,何不發(fā)一言而相寬乎?”
階下囚原意:臺階下被束困的囚犯。形容在失敗之后身敗名裂,并成為眾矢之的狼狽不堪狀。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階下囚)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傾家蕩產(chǎn) | 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董和傳》:“貨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傾家竭產(chǎn)。” |
狐群狗黨 | 元 尚仲賢《氣英布》第四折:“咱若不是扶劉鋤項(xiàng),逐著那狐群狗黨,兀良怎顯得咱這黥面當(dāng)王!” |
鼠憑社貴 | 南朝 梁 沈約《恩幸傳論》:“曾不知鼠憑社貴,狐藉虎威,外無逼主之嫌。” |
疑鄰盜斧 | 戰(zhàn)國·鄭·列御寇《列子·說符》:“人有亡斧者,意其鄰之子。視其行步,竊斧也;顏色,竊斧也;言語,竊斧也;動作態(tài)度,無為而不竊斧也。” |
歇斯底里 | 茅盾《嚴(yán)霜下的夢》:“我聽見女子的歇斯底里的喊叫,我仿佛看見許多狼,張開了鋸樣的尖嘴,在撕碎美麗的身體。” |
損人不利己 | 魯迅《書信 致曹聚仁》:“只有損人而不利己的事,我是反對的。” |
自強(qiáng)不息 | 《周易 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qiáng)不息。” |
群龍無首 | 《周易 乾》:“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
野沒遺賢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0卷:“那爺爺圣武神文,英明仁孝,真?zhèn)€朝無幸位,野沒遺賢。” |
一干二凈 | 清 李汝珍《鏡花緣》:“他是‘一毛不拔’,我們是‘無毛不拔’,把他拔的一干二凈,看他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