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惡余殃的成語故事
拼音jī è yú yāng
基本解釋多行不善,則會遭受惡報。勸人不要行惡,以免禍延子孫。
出處《易經 坤卦 文言曰》:“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南朝宋 釋法明《答李交州難佛不見形》:“積善余慶,積惡余殃,雖新新生滅,交臂代謝,善惡之業,不得不受。”
暫未找到成語積惡余殃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積惡余殃)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鳴鑼開道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99回:“大凡官府出街,一定是鳴鑼開道的。” |
一門心思 | 孫華炳《重賞之下》:“他自己又到圖書館借來關于數控的書,什么也不顧了,一門心思鉆研起來。” |
條條大路通羅馬 | 艾煊《大江風雷》第五部:“小司書不等何為說完,就打斷了她的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 |
一無所有 | 《敦煌變文集 廬山遠公話》:“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風,萬法皆無,一無所有。” |
挺身而出 | 《舊五代史 周 唐景思傳》:“后數日城陷,景思挺身而出,使人告于鄰郡,得援軍數百,逐其草冠,復有其城,毫民賴是以濟。” |
命中注定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這是我命中注定,該做他家的女婿。” |
目不轉睛 | 晉 楊泉《物理論》:“子義燃燭危坐通曉,目不轉睛,膝不移處。” |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 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
白發蒼蒼 | 唐 韓愈《祭十二郎文》:“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白發蒼蒼,而齒牙搖動。” |
度己失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