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熱腸
![古道熱腸](/d/file/titlepic/chengyu13760.png)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指待人真誠、熱情。
出處清 鄒弢《三借廬筆談 余成之》:“同邑余成之,楊蓉裳先生宅相也,古道熱腸,頗有任俠氣。”
例子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17章:“如今人情薄,肯以義氣為重,古道熱腸,肝膽照人的人畢竟不多。”
基礎信息
拼音gǔ dào rè cháng
注音ㄍㄨˇ ㄉㄠˋ ㄖㄜˋ ㄔㄤˊ
繁體古道熱腸
感情古道熱腸是中性詞。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比喻熱心腸的人。
近義詞古道心腸
英語warm-hearted(fervent)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怪誕不經(意思解釋)
- 改俗遷風(意思解釋)
- 攀龍附鳳(意思解釋)
- 素昧平生(意思解釋)
- 落葉歸根(意思解釋)
- 一視同仁(意思解釋)
- 以小見大(意思解釋)
- 見多識廣(意思解釋)
-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意思解釋)
- 倒懸之危(意思解釋)
- 牝雞司晨(意思解釋)
- 化鴟為鳳(意思解釋)
- 節哀順變(意思解釋)
- 挖空心思(意思解釋)
- 詐奸不及(意思解釋)
- 罪上加罪(意思解釋)
- 休戚是同(意思解釋)
- 畫地為牢,議不入(意思解釋)
- 牛刀小試(意思解釋)
- 法不阿貴(意思解釋)
- 韓信將兵,多多益善(意思解釋)
- 生知安行(意思解釋)
- 雙柑斗酒(意思解釋)
- 匪夷所思(意思解釋)
- 圖窮匕見(意思解釋)
- 滿面春風(意思解釋)
- 赤膽忠心(意思解釋)
- 避俗趨新(意思解釋)
※ 古道熱腸的意思解釋、古道熱腸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不可多得 | 得:得到;獲得。不能得到很多。形容非常稀少;很難得到。 |
肝髓流野 | 形容戰斗激烈殘酷、尸橫遍野。 |
邇安遠至 | 邇:近處。指近處的人安樂,遠處的人來歸附。形容政治清明。 |
畏縮不前 | 畏懼退縮,不敢前進。 |
一視同仁 | 視:看待;仁:仁愛。用博大的仁愛之心去看待所有的人以及禽獸。比喻平等待人;不分厚薄親疏。 |
價值連城 | 價:價格;連城:連成一片的好多城池。形容物品很珍貴;價值很高。 |
形影相顧 | 形:形體;影:身影。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問。形容無依無靠,非常孤單。 |
翩翩起舞 | 輕捷飄逸地跳起舞來。 |
一指蔽目,不見泰山 | 蔽:遮蓋;泰山:山名。一根手指擋住了眼睛,連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見。比喻為局部現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體。 |
七搭八扯 | 同“七搭八搭”。 |
眾喣山動 | 眾人吹氣,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同“眾喣漂山”。 |
歇斯底里 | 情緒異常激動,舉止失常。 |
香草美人 | 舊時詩文中用以象征忠君愛國的思想。 |
年少無知 | 年紀小,不懂事。 |
鼻青臉腫 | 鼻子發青,臉都腫起來,形容被打得很慘。 |
野沒遺賢 | 見“野無遺賢”。 |
玉卮無當 | 卮:古代盛酒的器皿;當:底。玉杯沒有底。后比喻事物華麗而不合實用。 |
咄咄逼人 | ①氣勢洶洶;盛氣凌人;言語或神態中有一種威脅逼人的氣勢。咄咄:表示驚奇的聲音。②形容本領趕上或超過別人;令人驚詫。 |
見危致命 | 見“見危授命”。 |
挖空心思 | 形容費盡心計;想盡一切辦法。 |
材雄德茂 | 指才德杰出。 |
穩如泰山 | 穩:穩固。穩固得像泰山一樣。形容極其穩固;不可動搖。 |
迫不得已 | 迫:逼迫;已:停止;結束。逼得毫無辦法;不得不如此。 |
打退堂鼓 | 退堂: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問事完畢。封建官吏在退堂前;差役要打退堂鼓;表示停止辦公或審理案件結束。現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時中途退出。也比喻遇到困難或問題時;向后退縮。 |
苦口婆心 | 苦口:不厭其煩地反復勸說與開導;婆心:老婆婆的心腸;指好意、善意。好心好意;不厭其煩地勸說或開導。形容耐心懇切地再三規勸。 |
義不容辭 | 義:道義;容:允許。辭:推辭。道義上不允許推辭。 |
歲寒三友 | 松、竹經冬不凋,梅花耐寒開放,因此有“歲寒三友”之稱。 |
材優干濟 | 指才能優異,有干練的辦事能力。 |